松潘卫指挥使司
明代四川地方官署名。洪武十二年(1379)四月置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十三年,太祖朱元璋以其地远在山谷,屯种不给,馈饷为艰,命罢之。十八年(1385)二月,又以其地控制西蕃要地,复置卫,军士粮饷令旁近州县运给。二十年(1387)正月,改为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都司。二十六年(1393),指挥使牟力结入朝贡马,赐以绮帛及钞等。嘉靖四十二年(1563),复为卫。清雍正九年(1731),改为松潘厅。1914年改为县。
明代四川地方官署名。洪武十二年(1379)四月置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十三年,太祖朱元璋以其地远在山谷,屯种不给,馈饷为艰,命罢之。十八年(1385)二月,又以其地控制西蕃要地,复置卫,军士粮饷令旁近州县运给。二十年(1387)正月,改为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都司。二十六年(1393),指挥使牟力结入朝贡马,赐以绮帛及钞等。嘉靖四十二年(1563),复为卫。清雍正九年(1731),改为松潘厅。1914年改为县。
书名。清蒙古学者赛尚阿编纂。共四册。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印。第一、二册,为满蒙汉对译词典,称“蒙文晰义”;第三册称“蒙文法程”,即语法正字法;第四册包括“更定便览讹字”、“续编讹字”、“便览遗字
古族名。又作打牙革老。明代至民国间对部分※仡佬族之称呼。以有凿去牙齿之习俗得名。一说以女子将嫁先打去二齿以防折损夫家,一说为了美观。另论双亲死,子媳各去二齿投棺中以示诀别。主要分布在黔西、平远(今贵州
旧时内蒙古喀喇沁旗一带蒙古族的一种佛事活动。每年秋后农闲时,各户都要念一天嘛呢。一般是50岁以上的老人集聚在一家,请一位精通蒙文或藏文经卷的年高德劭的老人,称为“嘛呢巴格希”,在屋内西北角供佛、燃香,
一作“阿恒德”。东乡语音译,“阿恩”意为“村落”。“阿恩德”指旧时东乡族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村落和宗亲组织。大都是同一祖先的后裔。下分※“大家伍”(同一曾祖或高祖的后裔)和※“亲家伍”(同一祖父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叠州,在今甘肃迭部。宣德二年(1427),其族喇嘛喃哈亦失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钞、彩币表里。三年(1428),复来朝贡马,明廷依例赏赐。随同入贡之土官百户扎巴星吉等亦同等受赐。
?—1706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土谢图汗※衮布之子,初号巴图尔台吉。驻牧于土拉河流域。康熙二十五年(1686),随兄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与札萨克图汗在库伦伯勒齐尔(今蒙古国乌
古州名。西魏置。治所在曲水县(今甘肃文县白龙江南岸)。南北朝时※文州蛮居此。隋大业初废。唐初复置。天宝元年(742).改为阴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文州,建中三年(782),移治文县。元改文扶州
明清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其先官之保自明时归附授职,清康熙十年(1671)降清后颁给号纸,无印信,住实大关(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曙光乡石大关)。辖71户,并未赋纳粮石。
参见“内佐领”(307页)。
西夏文译佛经。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版长卷,长260厘米,高17厘米。卷首有版画,为序文所叙故事分解图画。版画分4部分,每部分都有西夏文图解。图后有序文29行。序后为经文,每行12字上下。最后有发愿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