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拉·比拉勒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历史学家。一译毛拉·比拉利。全名毛拉比拉勒·本·毛拉玉素甫。笔名纳孜姆。宁远(今伊宁)人。出身于靴匠(一作书记员)家庭。幼年时受父亲启蒙教育,养成好学深思习惯。成年时就读于伊犁经学院。结业后,充清真寺“伊玛目”。同治三年(1864),参加伊犁农民起义。十年(1871),与各族人民一起抗击沙俄侵占伊犁。著有《艾孜勒亚提》、《纳孜古姆》(一译《娜孜古穆》)、《在中国的圣战》、《长帽子玉素甫罕》等长诗。是19世纪维吾尔族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历史学家。一译毛拉·比拉利。全名毛拉比拉勒·本·毛拉玉素甫。笔名纳孜姆。宁远(今伊宁)人。出身于靴匠(一作书记员)家庭。幼年时受父亲启蒙教育,养成好学深思习惯。成年时就读于伊犁经学院。结业后,充清真寺“伊玛目”。同治三年(1864),参加伊犁农民起义。十年(1871),与各族人民一起抗击沙俄侵占伊犁。著有《艾孜勒亚提》、《纳孜古姆》(一译《娜孜古穆》)、《在中国的圣战》、《长帽子玉素甫罕》等长诗。是19世纪维吾尔族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
清朝官员。满洲正红旗人。字靖堂。道光六年(1826),任承德府知府,逾4年,擢热河兵备道。著有《承德府志》80卷。
清代新疆塔吉克族官名。塔吉克语音译,与维吾尔语职官伊什罕伯克或伊沙噶伯克相似。为副※阿尔钦。职司处理审讯案件。官秩一般为六品。由喀什道台任免。1926年废除。
哈尼族他称。自称毫泥、黑泥。见于民国《新平县志》、《墨江县志稿》。分布在云南省哀牢山西麓新平县地区和墨江县境内。参见“哈尼族”(1633页)。
?—约1524明代建州左卫首领。又名大彰可。女真族。爱新觉罗氏。右都督※猛哥帖木儿曾孙。左都督※董山孙。都督※脱罗子。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祖。明正德元年(1506),父卒,袭职为都督佥事。曾先后多次进京
南北朝时期略阳清水氐人杨氏所建政权。南朝宋昇明元年(477)底,后仇池国君主杨难当族弟※杨广香与北魏合兵,攻杀武都国主杨文度,以阴平(今甘肃文县西白龙江北岸)为政治中心,自立为阴平王、葭芦镇主,史称阴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合底忻、哈答斤、合塔斤、哈答吉、哈塔斤。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十世祖孛端察儿之兄不忽合塔吉之后裔。辽、金时游牧于今呼伦湖以东地区,与※散只兀部为邻,关系最密,皆
昭乌达盟地区民间流行的一种滑稽戏。清朝中叶产生的一种雏形的民间闹剧。可能是从寺庙的“跳鬼”演变发展而来。盛行于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每当年节、喜庆日,为祈求丰年,表示祝福,常由民间艺人带头,头带面具,身
见“孩里”(1782页)。
1688—1755清朝皇子。满族,爱新觉罗氏。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贝子。五十年,从康熙帝巡视塞外,自是辄从,深为康熙帝所爱。五十七年(1718),以抚远大将军,征
书名。蒙文蒙古编年史。内蒙古札鲁特部高僧固什·答理麻撰。乾隆四年(1739)成书。6卷,97页。记述成吉思汗迄清朝的蒙古族历史。对元末至清初蒙古各部的名称、起源和变迁,提供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史料。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