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庐
见“穹庐”(1535页)。
见“穹庐”(1535页)。
1822—1887清末名医。回族。福建邵武人。曾为太学生。初为官,后弃官从医,精内科,善指学,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所著多佚,今存有《仙香集》卷2、及眉批《图注本草备要》1部。
书名。宋人撰,已佚。据《清容居士集》卷41载,元人袁桷参加修撰辽、金、宋三史,搜访遗书,条列事状,中列此书。
古州名。西晋永嘉元年(307),分荆州湘中诸郡置,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东晋咸和三年(328)废,义熙八年(412)复置,十二年又废。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复置,元嘉八年(431)废,十七年
阿剌伯语音译,意为“兄弟”。伊斯兰教派别之一。清末民初,由马万福(又名马果园,东乡族)为首的十大阿訇所提倡。主张凭经行教,称为遵经派。反对以往伊斯兰教各派中的汉化仪式和思想,反对门宦制度,提倡经堂教育
报刊名。清宣统二年(1910)二月新疆伊犁同盟会创办。由革命党人冯特民(字远村、又名冯超)任主笔,李绍武、韩玉青任编辑。社址在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南)。先出汉文铅印版,继又出满、蒙、维文油印版。重点在
突厥汗国官名。突厥语音译。始见于8世纪突厥文碑铭。初译为“匐”。元时译为别、伯、卑、毕,清时译为伯克、白克。新疆建省前,地方政府仍保留此种官称,自阿奇木伯克及其副职伊沙噶伯克以下,约有职司、名目不同之
即“消奴部”(1933页)。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分布在今山西长治市以东。与潞氏、甲氏、留吁、东山皋落氏等结盟,奉潞氏为盟主,联合长狄、白狄、众狄等共建北狄政权,向东扩展,不断与晋国发生冲突,称雄华夏诸侯。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
辽末臣将。字蒲速宛。契丹族。皇族六院郎君葛剌之后。史载其性坦率,好辨善恶,人有不善,必尽言,不隐违,时号“强棠古”。道宗朝入仕,大康(1075—1084)中,补本班郎君。在朝屡数宰相得失,由是久不得升
参见“相思埭”(15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