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北起义

永北起义

①清代云南傈僳族农民抗清斗争。道光元年(1821)正月初,云南永北直隶厅(治今永胜)公母寨傈僳族农民,为反抗境内白族高氏等封建土司的不断抽租夺佃、苛派及汉族地主、商人的大量兼并土地和高利贷剥削,以唐贵、傅添贵为首举行武装起义。义军攻击各寨地主及土司住地,将所获土地及财物分给当地傈僳、汉、彝、回等族群众。各族纷起响应,拥众万余人,攻占永北、大姚等地,并建立农民政权,公推唐贵为“地王”。由于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官军分路镇压,加之义军内部发生分裂,同年三月,大姚义军失败。不久,唐贵及傅添贵亦相继牺牲。九月,起义失败。事后,清廷鉴于民愤甚大,被迫在政治、经济上采取若干缓和措施,赎回傈僳等族佃耕的土地,减轻一些土司的苛派勒索,并惩治一批贪暴官吏。 ②清末永北傈僳族抗清斗争。光绪二十年(1894)二月,由于永北直隶厅同知姜瑞鸿及土知州高履坤(白族)暴虐无度,鱼洞坡傈僳族群众在丁洪贵、谷老四、阿路子领导下,再次掀起反清反土司斗争。永北、盐源、会理等地傈僳、彝、苗、回、普米、纳西等族农民纷纷加入义军,旬日之间,聚众数千,杀死土知州高履坤全家,焚毁土司衙署。不久,遭云贵总督王文绍军镇压,丁洪贵、谷老四先后牺牲。阿路子在东山九地扩大队伍继续与官军战斗,清廷加派重兵“会剿”。五月中旬,阿路子被俘牺牲,起义失败。事后,同知“姜瑞鸿以贪婪无厌,激变边民,贻害地方”罪被革职。高履坤全家被起义军所杀,“后继无人”,高氏家族在当地的封建世袭统治自此也告崩溃。

猜你喜欢

  • 拉锡

    ?—1733清朝大臣。蒙古正白旗人。图伯特氏。康熙三十年(1691),由亲军授蓝翎侍卫。四十二年(1703),任二等侍卫。四十三年,察探黄河河源,视察河流经流诸处,将目击绘图进呈。四十九年(1710)

  • 都支

    见“阿史那都支”(1233页)。

  • 七族黄番总管

    清朝对裕固族首领的称号。康熙年间(1662—1722),清政府将裕固族划分为“七族”部落,各设正副头目,册封其总头目为“七族黄总管”,赐黄袍马褂和红顶蓝翎帽,并分授各部落头目以“守备”、“千总”、“把

  • 敦煌古藏文历史文献

    指发现于甘肃敦煌藏经洞内的唐代吐蕃藏文文献。1899年(一说1900年)管理敦煌莫高窟佛洞的道士王园录发现藏经洞后,帝国主义列强乘清代局势混乱和统治者腐败之机,陆续派人到敦煌,以考察为名,攫取藏经洞内

  • 移剌羊哥

    金末将领。契丹族。宣宗时,为节度副使。时蒙古军大举南下,中都(今北京)失陷,宣宗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山东、河北纷起抗金,金朝危机四伏。兴定元年(1217),河南亦爆发起义,四月,南阳五朵山千余人举

  • 苗绣

    苗族民间工艺。刺绣有平绣和凸绣之分。先贴好纸样后刺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等属凸绣。平绣与湘绣同,挑花、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皆属此工艺。以凸绣最具民族特色,有立体感,较费工时。多用在衣领、袖口、

  • 豆卢革

    ?—927五代后唐大臣。先世为鲜卑慕容氏,后改豆卢氏(卢氏)。唐同州刺史豆卢籍之孙,舒州刺史豆卢瓒子。唐末战乱,避居中山等地。唐亡,为太原王王处直书记。天祐末,李存勖将建后唐,以出身名门,征拜行台左丞

  • 尚木多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境,驻牧于伊克乌兰西南之切隆、知候里塘、木里等地,原居黄南州同仁县奇麻地方,清咸丰(1851—1861)年间迁到刚察地区。先祖玛久原系小头目,仅辖3户,因勇敢善战,劫富济

  • 纪古滇说集

    书名。又作《纪古滇说原集》、《纪古滇说》、《记古滇说集》等。1卷。宋末元初滇人张道宗著录。书末题成书于南宋咸淳元年(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但书中亦记有咸淳元年以后之事,疑为作者成书后所补或后人所

  • 额鲁特下五旗

    清代新疆伊犁额鲁特营右翼携眷驻防兵。乾隆三十二年(1767)置。初仅6佐领。继扩编为8佐领。因人数激增,四十年(1770),编为10领,寻复上升为14佐领。以闲散丁多,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