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道
古道名。西汉时称博南(今云南永平)道。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滇西哀牢王柳貌归附,汉明帝遣使臣率兵拓宽之。使北自四川南下的※灵关道和※五尺道于云南驿(今祥云境)汇合至叶榆(大理)后,再西越博南山,抵永昌(今保山),经腾越(今腾冲),过今之德宏傣、景颇等族地区出印缅,即永昌道,为西南丝路国内的最后一段。汉时修博南道流传的《渡澜津(澜沧江)歌》(一作《通博南歌》)为云南最古的民谣。
古道名。西汉时称博南(今云南永平)道。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滇西哀牢王柳貌归附,汉明帝遣使臣率兵拓宽之。使北自四川南下的※灵关道和※五尺道于云南驿(今祥云境)汇合至叶榆(大理)后,再西越博南山,抵永昌(今保山),经腾越(今腾冲),过今之德宏傣、景颇等族地区出印缅,即永昌道,为西南丝路国内的最后一段。汉时修博南道流传的《渡澜津(澜沧江)歌》(一作《通博南歌》)为云南最古的民谣。
①(?—1756)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乌巴锡子。初授二等台吉。乾隆二十年(1755),随清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至伊犁,于塔本集赛执杜尔伯特巴朗,赐孔雀翎。继赴乌里雅
古族名。巴人的一支,或称※板楯蛮。秦时称“賨夷”。每人纳赋钱40谓之“賨钱”,以布代钱纳赋谓之“賨布”。其人称“赋”,为“賨”,因此得名。亦作“賨民”、“白虎复夷”。以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为中心建国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宗教节日。又称乌苏尔、阿舒拉。原是伊斯兰教什叶派教徒的祭典。为纪念穆罕默德的孙子侯赛音·伊本·阿里和哈桑·伊本·阿里殉难而举行。后演变为节日。当天,诵经作乐,超度父母亡灵。
西夏襄宗李安全年号。1210—1211年,凡2年。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土里、花腰。原为乌蛮族系古老的一支,称罗婺、罗午、老兀、鲁兀、老吾等。其居地亦称罗武。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石屏、云龙、武定、双柏、易门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以狍皮制作的袜子,故名。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族地区。各族因语言差异,称呼不一:鄂温克人称※“道克顿”,鄂伦春语曰※“道布吐恩”,赫哲人称※“都库吞”。形与棉布袜相似,详见各条
旧时裕固族部落名。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肃南县明花区的莲花、前滩、大河区水关乡的西岔河等地,操西部裕固语。共有7个户族:(裕固语称※的尔勤”):呼郎嘎特(或称霍尔勒、汉姓贺)、托鄂什(汉姓妥)、钟鄂勒(汉
书名。记载清崇德二年(1637)至顺治元年(1644)朝鲜王世子李、二王子李淏、麟坪大君留在沈阳为质期间的记录。该书除记述朝鲜质子人等在沈阳的生活琐事外,对跟随清太宗征
明代四川土司名。宣德十年(1435)五月置。以当地头人饶蛒为安抚使。隶董卜韩胡宣慰司。正统八年(1443),遣人入贡。十年(1445)以饶蛒伪造宣慰司印,诈称宣慰使,被董卜韩胡宣慰使司都指挥同知克罗俄
参见“庞特勤”(14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