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谢布万户

永谢布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亦译永邵卜、应绍不、雍谢布等。属※右翼三万户。一说其名称源于元代的云需府。据《皇明北虏考》等汉籍载,该万户由十营组成,称阿速(阿苏特)、哈剌嗔(喀喇沁)、舍奴郎、孛来(布里雅特?)、当剌儿罕(唐拉噶尔?)、失保嗔(锡包沁,元代作昔宝赤)、叭儿廒(巴儿忽)、荒花旦(晃豁坛)、奴母嗔、塔不乃麻。这些部落多数在蒙元时期就存在,大约在明中期形成右翼的一个部落集团,活动于宣府、张家口和独石口塞北,也进入过河套地区。《蒙古源流》等蒙文史籍在瓦剌首领也先统一蒙古时首次提到永谢布,当时服属也先,其首领布库索尔逊(?—1449)因泄漏俘获明英宗一事被也先杀死。景泰五年(1454),其子巴郭杀死逃亡的也先,替父报仇。成化(1465—1487)初年,西蒙古乜克力部的癿加思兰、亦思马因、亦不剌等东迁河套地区后,成为该万户的领主,先后担任东蒙古的太师,成为左右大汗的权臣。达延汗主政后,清除右翼的异宗领主,命其次子乌鲁斯博罗特为右翼三万户济农(亲王),结果被亦不剌等杀害。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败右翼三万户,大部归降达延汗,部分随亦不剌等逃入青海(后被吉囊、俺答击灭)。达延汗复命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三万户济农,令十子乌巴繖察青台吉(五八山只台吉)领该万户。巴尔斯博罗特四子巴雅斯哈勒昆都力哈(老把都)利用其父优势,占据哈剌嗔(喀喇沁)。乌巴繖察二子阿济、实喇内讧,实喇死,阿济被废,该万户遂被巴尔斯博罗特第六子博迪达喇占据。明末,分为两部,一部曾与林丹汗对抗,一部迁至青海。林丹汗西征,本部被残,青海一部也为额鲁特击灭。博迪达喇世系如下:

猜你喜欢

  • 大昭寺

    寺庙名。又作大招寺,均为清代所称。地处西藏拉萨市中心。建于7世纪中叶。据藏文史料载,是在赞普松赞干布的全力支持下,经唐文成公主勘察、选址、设计,由尼泊尔墀尊公主主持兴造。称“逻婆”(拉萨)幻显寺”。因

  • 铁木儿塔识

    1302—1347元朝大臣。又译帖木儿达失、铁木儿达识。康里氏。字九龄。康国王※康里脱脱子。幼入国子学,后事武宗子和世㻋于藩邸。文宗(1328—1332在位)朝,历任礼部尚书、陕西行台侍

  • 大司农司

    元代官署名。执掌农政,管理农桑、水利、学校、饥荒等事。世祖至元七年(1270)二月,初立司农司,领四道巡行劝农司。十二月,改为大司农司,添设巡行劝农使,副使四员。十四年罢,以按察司兼领劝农司。十八年,

  • 频峒

    壮族古地名。又称频洞。北宋时属邕州左江道,地当今广西靖西县平洞(亦作“频洞”)圩,后改称岳圩。为北宋侬人(今壮族先民)首领※侬智高起义地点之一。

  • 隆款

    毛南族乡规民约。又称“龙缓”。流行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和下南地区。由各村、峒民主推选有名望的老人共同制订,以维护地方的利益。内容包括抗拒外来侵犯和维护当地风俗、山水两个方面。违犯规约者由

  • 忽兰赤斤

    元代地名。又译呼兰齐勒。位于蒙古国都城和林(又作哈刺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为岭北行省手工业聚居地之一。定宗二年(1247)途经其地的张德辉著《塞北纪行》(又作《岭北纪行》)载,其地“乃奉部曲民

  • 钳耳种羌

    东羌的一支。参见“虔人种羌”(1863页)。

  • 兀勒阿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斡赉城卫,并说清代有斡赉城,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之北,混同江(松花江及其注入后的黑龙江)之南,与摩和啰噶珊相近。

  • 逢侯单于

    东汉时北匈奴单于。挛鞮氏。南匈奴※休兰尸逐侯鞮单于屯屠阿子。原任南匈奴奥鞬日逐王。东汉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南单于师子立,“新降胡”15部胁立其为单于。掠汉驿舍,杀吏民,欲渡漠北,遭汉将邓鸿等追

  • 四月八

    苗族节日。相传苗族先民原住格洛格桑(今贵州贵阳一带),后遭统治者攻打,首领亚努率众抵抗,因力量悬珠,不幸战死,时值农历四月初八。为凭吊亚努,世代于是日聚集其牺牲地(一说为埋葬地),今贵阳喷水池附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