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河南沁阳县城内自治街。俗称北大寺。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前有厦殿,面阔3间,单檐歇山,蓝琉璃瓦盖顶。拱端透雕龙头、庭院四隅有4座讲堂,最后为大礼拜殿,成长方形,与客庭均为绿琉璃瓦盖顶。檐下斗拱浮雕花草、殿内梁枋施有彩绘、柱下磉墩石雕十分精美。后殿窑窝,上部挺拔高耸、为楼阁式。顶部为蓝琉璃质构件组成。殿内为瓮砖砌筑,不用梁柱,似作穹庐状,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此殿为中国古典风格与阿拉伯风格结合之建筑。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河南沁阳县城内自治街。俗称北大寺。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前有厦殿,面阔3间,单檐歇山,蓝琉璃瓦盖顶。拱端透雕龙头、庭院四隅有4座讲堂,最后为大礼拜殿,成长方形,与客庭均为绿琉璃瓦盖顶。檐下斗拱浮雕花草、殿内梁枋施有彩绘、柱下磉墩石雕十分精美。后殿窑窝,上部挺拔高耸、为楼阁式。顶部为蓝琉璃质构件组成。殿内为瓮砖砌筑,不用梁柱,似作穹庐状,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此殿为中国古典风格与阿拉伯风格结合之建筑。
匈奴姓氏之一。又称“铁伐氏”,通称“铁弗匈奴”。南单于苗裔,右贤王去卑之后。以单于曾娶汉室女,子孙遂姓刘。西晋时刘虎始称铁弗氏。北人谓父匈奴、母鲜卑者曰“铁弗”,因以为氏。居新兴郡虑虒县(今山西五台县
明代四川土府名。参见“松潘等处安抚司”(1298页)。
参见“毕约”(755页)。
见“助译者”(1069页)。
行政区划名。明置。元为普定府,后改普定路,属云南。明洪武(1368—1398)初为普定府。十六年(1383),改为安顺州,隶四川。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万历(1573—1620)时改军民府,
元朝官署名。隶太禧宗禋院。文宗天历二年(1329),置隆祥总管府,总建中宫大承天护圣寺工役。至顺二年(1331),升为隆科使司,秩从二品。掌钱粮、营缮之事。定置司使4员,同知、副使、司丞各2员。下辖普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蒙语正确音译应为噶勒图。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辛爱黄台吉子。疑为《三云筹俎考》等书所载之安兔。父母离异后,随母移居满套儿(今河北丰宁一带),因近边塞,被称作“蓟门属夷”。
我国广东省部分汉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广东省怀集县西南部诗洞、永固、大岗、梁村、桥头等乡及封开县与上述地区毗连的长安、金装、七星等乡的部分村庄中。使用这种语言的约有七八万人。
藏语音译,意为“炒面”。藏族人民传统食品。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藏区。其制法:将青稞浸泡或烫洗后,焙熟、磨成面,亦有乾磨而成者。上等的要搓去青稞内皮,精细加工,旧时专供上层官员、活佛和大领
见“真宝”(18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