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种羌
※东羌的一支。居西河(治今内蒙古东胜县境)、上郡(治今陕西榆林县东南)。东汉永初年间(107—113),参加羌民大起义。永宁元年(120),从上郡出发,转战于河西张掖等地,被汉护羌校尉马贤击败,死1800人,被俘1000余人,余众悉降。延熹四年(161),以汉官吏肆意索取,擅杀降羌,结西羌首领零吾等复起兵,攻并州、凉州及三辅等地。次年,攻张掖、酒泉,及皇甫规出任使匈奴中郎将,驻西河美稷(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其首领滇昌、饥恬等率众10余万口诣规处降。
※东羌的一支。居西河(治今内蒙古东胜县境)、上郡(治今陕西榆林县东南)。东汉永初年间(107—113),参加羌民大起义。永宁元年(120),从上郡出发,转战于河西张掖等地,被汉护羌校尉马贤击败,死1800人,被俘1000余人,余众悉降。延熹四年(161),以汉官吏肆意索取,擅杀降羌,结西羌首领零吾等复起兵,攻并州、凉州及三辅等地。次年,攻张掖、酒泉,及皇甫规出任使匈奴中郎将,驻西河美稷(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其首领滇昌、饥恬等率众10余万口诣规处降。
唐代西山诸羌部落的统称。西山为唐代对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诸山的泛称。广义的西山包括今阿坝、甘孜两州乃至西藏东部昌都地区。诸羌部落聚居于此。唐代中期,西山诸羌中有8个较大部落崛起,号称“西山八国”,即
北魏宗室。字绍达。鲜卑元氏(拓跋氏)。河南王※拓跋曜曾孙,武昌王※拓跋平原次子。颇览书传,宽和好士。太和十一年(487),父卒,兄元和为沙门,以爵让之。初拜通直散骑常侍,寻加冠军将军,守河南尹。十七年
西汉时西南夷鉤町王族。夜郎鉤町(今云南广南县境)王※邯之弟。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位,改汉制,贬鉤町王为侯。引起王邯怨不附。王莽暗示牂柯大尹周钦(又作歆)诈杀邯。邯之弟举族反汉,攻杀钦,州郡所
佛教称谓。梵文音,又作苾尼、煏尼、 比呼尼。藏语称阿尼、准玛。意为“乞士女”、“除女”。也称“沙门尼”,俗称“尼姑”,“尼”指女子出家后受具足戒者。出现较晚,据说阿难请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拓跋守寂子。唐代宗永泰时(765—766)任静边州都督、左羽林大将军。唐朝为离沮内徙党项受吐蕃诱胁,永泰后迁其部于银州之北,夏州以东及绥、延等州。静边州都督府亦移置银州境内。其部地处
清代湖南保靖司土官。土家族。保靖(治今湖南保靖县)宣慰使彭泽虹子。雍正元年(1723),袭宣慰使职。荒淫凶暴,连年与舍把长官彭泽蛟、彭祖裕、彭泽虬等互相劫杀。二年,以追缉彭泽蛟为名,潜结容美土司(治今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至元四年(1267),世祖忽必烈第五子忽哥赤始封,授驼纽金镀银印,一说次年改赐驼纽金印。子也先帖木儿于十七年袭封。后西平王粤鲁赤子老的及忽哥赤裔阿鲁等袭封。
羌族古史传说中的部落名,又称戈人。今四川阿坝、甘孜地区藏族称其为藏族一支。岷江上游早期居民,时已进入农业社会,知用牛曳犁耕田。善于治水。人死实行石棺葬,故今羌族中称石棺葬为“戈基朵补”意即“戈人的墓穴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听政公平之谓”。职司所辖城、村政府的一切大小事务,职繁权重,位居诸伯克之首,掌生杀予夺之权。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政府平定大小和卓木后,废除世袭,视其管理城
明代云南顺宁历甸布朗族头人。宣德(1426—1435)初年,顺宁府(治今云南凤庆)布朗族头人阿答卜等起事,明廷命黔国公沐晟遣人招抚。他以所属5千户归属,愿入朝贡献。宣德五年(1430)五月,遣叔阿类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