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河姆渡文化遗址

河姆渡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期越族先人居址之一。分布于今浙江杭州湾宁绍平原东部地区。1973年在余姚河姆渡首次发掘。共分4个文化层,最早距今7000年。遗址出土有骨、石、木质的各种生产工具数千件。在第四文化层中发现有米粒和丰富的稻谷、谷壳、稻秆遗存。说明该地区普遍种植水稻。还出土有狗、猪家畜遗骨,此外还有水牛骨骼,因当地水草丰盛,有人推断可能属驯养水牛。遣址中还发现大量的骨镞、木矛、石球和各种哺乳类、鱼类、鸟类、爬行类等骨骼,说明渔猎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定比重。伴随出土还有石、陶、木质纺轮和用于纺纱织布的木纬刀、匕状骨器、木卷布棍及骨针等,说明已懂得利用植物纤维纺纱织布。此外,出土有大量建筑木构件及一座干阑式长屋遗址。表明当时越族先人已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猜你喜欢

  • 沈白

    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沉伯、沉白、闯拜。逊都思氏。※锁儿罕失剌子。原附属泰赤乌部,为脱朵延家奴。铁木真(成吉思汗)早年被泰赤乌部塔儿忽台执禁,得其父子营救,幸免于难。后归附铁木真,随从统一蒙古诸部。宋嘉

  • 摺匣

    见“报匣”(1062页)。

  • 跋布川

    唐吐蕃山南地名,即匹播城、勃令驿及青哇(达孜)之别译。参见“勃令驿”(1584页)。

  • 尔德杰威

    即“里布加布”(1081页)。

  • 新红史

    书名。全称《王统幻化之钥新红史》,又称《王统幻化之钥》。班钦·索南查巴(又称泽塘巴夏孜班钦·索南查巴,1478——1574年)撰。明嘉靖十七年(1538)成书。作者曾获格西学位,1524年起先后任哲蚌

  • 伊克和卓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又称佛和卓、乌什和卓。多斯和卓裔,清二等台吉阿卜都尔璊祖父。初隶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统治时(1697—1727),因布拉呢敦兄弟被拘伊犁,为叶尔羌(今莎车)、喀什噶尔(今喀什)

  • 兀者

    ①元代女真的一支。一作斡者、吾者、斡拙,又称吾者野人。女真语,意为“野”;一说是满语“窝集”的同音异译,意为“大森林”或“深山老林”。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两岸深山密林里(一说还包括松花江下游两岸的山林地

  • 梅山洞

    古代瑶族聚居地之一。据《宋史·蛮夷传》:“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其人皆槃瓠子孙”,宋时多纳土内附。熙宁五年(1072),章惇檄谕开梅山道,以山地置安化、新化2县

  • 奇雅喀喇

    见“恰克拉”(1725页)。

  • 后凉灵帝

    见“吕纂”(7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