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温迪罕

温迪罕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温迪痕、温迪掀、温的罕、温特罕,《高丽史》作晕底宪。来源于部名。原散居统门水(今图们江)、胡论水(今拉林河支流活龙河)、移里闵河(今吉林省境饮马河)等地。金朝建立后,很多迁出故地,新居地有盖州(治今辽宁盖县)、西北路(治今内蒙古多伦县北)等。金代,是姓为官者甚多,后改汉姓温、张2氏。

猜你喜欢

  • 中书令

    ①官名。汉代始置,行于曹魏,南北朝、隋、唐、辽、夏、金沿之。蒙古国时期,必阇赤(掌文书者)长或号中书令。太宗三年(1231),为适应对中原汉地统治的需要,将必阇赤机构称为中书省,必阇赤长耶律楚材称中书

  • 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

    书名。乾隆十二年(1747)和硕亲王允禄等奉敕撰。6卷。初为满文,乾隆四十二年(1777)译成汉文(4卷)。记载祭仪2篇,汇记故事1篇,仪注祝词、赞词41篇,器用数目1篇,器用形式1篇,与《大清通礼》

  • 棉阿博

    又称“棉博”。怒语音译,意为“协作”。过去云南怒江地区怒族在生产和生活上的一种原始互助协作形式。在农忙季节或建造新房时,任何一家都可邀请本家族成员及同寨相好前来帮忙。助耕时间多为一二天,被帮助的人家每

  • 合兰路

    即“合懒路”(835页)。

  • 风雨桥

    侗族特有的桥梁建筑形式。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多建在侗族村寨前后的河上。主要建于清末。呈长廊状,上覆瓦以避风雨,故名。一般长20—30米,宽3—4米,最长者达60—70米。为石墩木质结构,以大青石砌

  • 巴尔西

    达斡尔族中萨满(巫师)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自称附体神灵为娘娘神或敖雷巴尔肯(狐仙爷)。无氏族限制,有的氏族可能同时有两个,有的氏族没有。无法衣,只有108颗

  • 步落稽

    即“稽胡”(2512页)。

  • 毕拉尔路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毕拉尔路协领公署”。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于康熙年间(1662—1722)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族的氏族组织和分布地区,分5路置官统治,此为五路之一。路设

  • 长宁堡

    古城堡名。位于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乡。西汉始置,原名安宁堡,后改此名,取“长久安宁”之意。东汉建安年间(196—220),设长宁县。明代于此筑一土墩,作为传递朝廷公文信件交接点。清乾隆元年(1

  • 敦敏

    1729—1796清代文人。字子明。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瑚玐长子。乾隆十三年(1748),出继辅国公经照为孙。三十一年(1766),授右翼宗学副管。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