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通古斯语族

满-通古斯语族

又称通古斯-满语族,通古斯语族。阿尔泰语系的语族之一。包括中国境内的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和在历史上使用过的女真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乌德盖语、奥罗奇语;蒙古国的鄂温克语(又称喀木尼甘语)。分布在中国的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呼玛县、塔河县、富裕县、讷河县、嘉荫县、同江县、饶河县,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额尔古纳左旗、扎兰屯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塔城县等;俄罗斯联邦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埃文基自治专区、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堪察加州、马加丹州;蒙古国的巴尔虎地区。使用满-通古斯语言的民族总人口约445万。其中,中国439万(1982),俄罗斯联邦约5.64万(1979),蒙古国千余人。但是有的民族大多数或半数已不使用本民族语言,因此目前使用人口只8万人左右,在中国约为4.6万人。不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在中国转用汉语,在俄国转用俄语。早期的分类法划分为两个语支。满语支包括满语、女真语、赫哲语、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乌德盖语、奥罗奇语等。通古斯语支包括鄂温克语(旧称索伦语)、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等。较新的分类法是在通古斯语支中再划分为西伯利亚次语支,又称埃沃基次语支(早期分类法的通古斯语支)和黑龙江次语支,又称那乃次语支(早期分类法中除去满语、女真语以外的满语支语言)。满—通古斯语族各语言之间有大量的同源词和基本相似的语法体系。语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规律。语音系统简单,有元音和谐律。辅音的结合一般不超过两个并且不出现在词首和词末,出现在词中时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个别辅音不能出现在词首,一部分辅音能出现在词末。词的第一音节带有微弱着力的重音。各语言都有数、格、时、体、态、形动、副动等语法范畴,附加成分粘附在词干上的方式和次序也是一致的。第一人称代词区分排除式(我们)和包括式(咱们),有丰富的状词。在词汇方面许多关于人体、自然现象、鸟兽、基本动作的名称是相同的。构词附加成分、复合词内词素的组成和搭配也有很大的共同性。各语言都有在词形上和意义上相对称的对偶词。说满-通古斯语言的民族有12世纪创制的女真文,16世纪创制的满文,20世纪在满文基础上略加改动的锡伯文和新创的埃文基文,埃文文、那乃文。已知的最早文献为女真文《大金得胜陀颂碑》(1185)。

猜你喜欢

  • 策旺扎布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古后裔,札萨克图汗※成衮子。康熙二十六年(1687),兄札萨克图汗沙喇为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所杀,属众溃散。次年,遭准噶尔部噶尔丹扰掠,率

  • 彭仕珑

    明代湖广保靖司土官。土家族。保靖(治今湖南保靖县)宣慰使※彭显宗子。成化七年(1471),因父老,代理司事。十一年(1475),嗣保靖宣慰使。十三年(1477),奉调助征靖州白崖塘、九浦塘,擒斩“充天

  • 可龙

    阿昌语音译。旧时云南德宏阿昌族地区对父母包办婚的称谓。解放前阿昌族的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但婚姻的缔结大多由父母包办。缔婚前还必须向阿公阿祖神位祝告,祝告时不能听见野兽叫声,若听见称“破口”,不能缔婚

  • 蛮志

    即“蛮书”(2272页)。

  • 丹巴都噶尔

    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一译达木巴都噶尔。绰罗斯氏。清札萨克亲王伯什阿噶什兄达瓦克什克之子。初游牧于沙喇伯勒(位于伊塞克湖北)境。乾隆二十年(1755),随伯什阿噶什附清,驻牧额尔齐斯,授协理台吉。

  • 却藏呼图克图三世

    见“阿旺图丹旺秀”(1245页)。

  • 元白长庆集

    书名。明马元调编。137卷。合刊唐代中期诗人白居易(一说西域龟兹人)《白氏长庆集》、鲜卑诗人《元氏长庆集》。※元稹与白居易平素交谊甚笃,常相唱和,同为新乐府倡导者,世称“元白”,唱和之诗雅呼“元和体”

  • 媿方

    见“鬼方”(1703页)。

  • 雷再浩

    ?—1847清道光朝湘桂边区瑶民起义首领。湖南新宁县黄卜峒人。瑶族。出身农民家庭,曾参加道光十六年(1836)蓝正樽领导的瑶山八峒起义,失败后,与广西全州庄塘村汉族李世德等在湘桂边界组织“棒棒会”,广

  • 蒙古青史

    蒙古编年史。原名《青史》,为别于桂·旬努贝的藏文《青史》,通称《蒙古青史》。作者佚名。推测写于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原书不分章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二部分叙述印度佛教和西藏诸王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