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火葬

火葬

葬式之一。亦称火化。将死者以火焚化。迄今中国最早的火葬发现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窑文化初期遗存,一些民族延续至今。火葬大致有三种情形:(1)因民族习俗行火葬。《荀子·大略篇》谓,“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累也,而忧其不焚也”。从历史上看,与氐、羌族系有关的彝族、纳西族、普米族、白族等都行火葬。一般以家族或村寨为单位拥有火葬场。火化毕,有的以土掩埋骨灰;有的则将其置于木制“火坟”安葬。他们以为火葬可使灵魂升天。(2)因宗教原因行火葬。信仰佛教的西藏藏族、内蒙蒙古族高僧死后均火葬。另外,锡伯族、达斡尔族萨满死亡,也火化其尸。(3)因迷信意识行火葬。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等对患恶疾、难产、坠岩、溺水以及被蛇伤虎咬等非正常死者,都以火焚之,以祛除邪魔。由于火葬具有多种优点,近些年逐渐为更多的民族采用。

猜你喜欢

  • 拔大何

    见“阿大何”(1199页)。

  • 拉萨关帝庙碑

    碑铭。清驻藏官员关于修建关帝庙的碑刻。拉萨有关帝庙2。一建于拉萨郊外札什城南驻藏大臣衙门前,并立碑,后因衙署易址,庙毁,碑移大昭寺。及驻藏大臣和琳赴任,复重葺庙宇,撰文立碑为记。乾隆五十七年(1792

  • 伊尔哈齐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官名。维吾尔语音译。职司修建城镇街市、开山修路等事。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

  • 宁更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是奴隶中最低下的阶层,又译称“奴下奴之奴”,是“庸部”奴隶三等级“更”、“扬更”及“宁更”中的最低下者。无人身自由,完全隶属于奴隶主,任主人驱使、赠赐和买卖,无任

  • 西宁善后事宜

    清朝约束青海西宁蒙、藏诸族的措施。嘉庆十二年(1807),西安将军兴奎等奏准,内容为:派兵驻守黄河北岸,换班巡查,青海蒙古派兵随同防守;不准汉人(包括通事)私入藏地,凡遇有通晓藏语者私自潜往,即以“汉

  • 达呼尔

    见“达斡尔族”(735页)。

  • 喇章

    ?—1745清代四川明正女土司。藏族。明正宣慰使嘉尔参达尔结之妻。夫故,护理印务。其夫之妾王氏有2子,及岁应袭。为阻挠其事,任用其父小金川土司汤鹏遣来随侍人等,蓄聚金川民众,布党积威。乾隆二年(173

  • 间岛

    地名。所在有二说:一说在朝鲜钟城与稳城间,因图们江分流而形成的小河岛。清同治六年(1867),朝鲜人越江开垦,呼为“垦土”或“垦岛”,遂讹为“间岛”,又称古间岛;一说即图们江流至朝鲜茂山下游左岸光霁峪

  • 顶骨会议

    即“头人会议”,也称“最高会议”。旧时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区土司直属行政机构名。一般逢土司逝世,讨论其发丧和继承问题,或商定大头人的任免等重大事件才召开。除四大“涅巴”(管家)参加外,势力较大的大头人以

  • 蒙古族摔跤

    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历史悠久,早在1206年蒙古国建立前已盛行。优秀的摔跤手被尊称为“孛阔”(蒙古语意为“力士”)。据史载,成吉思汗从父不里及蔑儿乞部赤勒格儿均享有此称。旧时与赛马、射箭合称为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