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灵武磁窑堡瓷窑址

灵武磁窑堡瓷窑址

西夏瓷窑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县东35公里处的磁窑堡。座落在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400米左右的小山上。1984—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次发掘,清理窑炉4座,作坊遗址7处,出土器物有日常生活用具、雕塑品、娱乐用品、建筑材料、窑具等共2500余件。发掘地层上层为西夏一元代,下层为西夏时期。下层出土瓷器均具宋代风格,又有本窑的特点,反映出民族风格。甘肃武威西郊出土的西夏中晚期瓷器均可在下层找到相似器物。在宁夏及邻省的广大西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宁夏、甘肃、内蒙古多处出土的西夏瓷器可能是本窑产品,证明西夏有发达的制瓷手工业。1988年马文宽出版《宁夏灵武窑》一书,书中有160余幅瓷器图片。

猜你喜欢

  • 长安城

    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位于陕西省渭河平原中部、渭河之南、秦岭以北。 ①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南岸,地势险要,历史悠久。早从公元前1162年起,先后有不少王朝在此建都。西汉高帝七年(前200),自栎阳迁

  • 番部禅师

    僧官名。明清时在甘肃藏族聚居区,封授既管僧众又率土民的僧人首领为禅师,颁给印信,敕书,准世袭,依例朝贡。清代有禅定寺禅师,番寺禅师等。

  • 白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旧称民家族,部分被纳西族称为“那马”,傈僳族称为“勒墨”。贵州部分被称为“七姓民”或“罗苴”。1956年正式定名为白族。现主要聚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

  • 蒙舍川

    古地名。又作蒙舍州。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川长约30里。唐初,乌蛮部落渠帅※蒙舍庞偕子※庞迦独及孙※独逻(细奴逻)由哀牢山徙此,发展壮大,居龙宇图山和蒙舍城。贞观二十三年(649),独逻建大

  • 农安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于契丹东京道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是我国现存最北的一座大型砖塔。建于辽圣宗时期(982—1031,一说建于金初)。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已残破,经整修,现高43米,

  • 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

    土司名。元大德元年(1297)以庆远路改置。世袭土官为壮族莫氏。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属湖广行省。统辖宜山、南丹、东兰、那州、地州、永州(今天峨地)、鸾州(今天峨地)、思恩(今环江)等州县。约属壮族聚居

  • 东北蒙旗师范学校

    1928年,张学良委任东北长官公署秘书郭道甫以东北政务委员会蒙旗处名义创办,并任校长。教员多由蒙旗处职员兼任。校址设在沈阳市大南关下头艾家胡同,经费由辽宁省政府拨付。该校以造就蒙旗教育人才,促进蒙古文

  • 奶妈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地区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土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

  • 塞种

    西域古族名。又作塞人。西方称“萨迦”或“塞克”、“斯基泰”、“西徐亚”。为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的一支。从事游牧,长于骑射,崇拜太阳与火。公元前2世纪以前,遍布于中亚药杀水(今阿姆河)以北以及伊犁河流域、

  • 承德外八庙

    承德避暑山庄东北山麓寺庙群总称。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陆续修建。原有寺庙12座。即※溥仁寺、※溥善寺(已不存)、※普乐寺、安远庙(伊犁庙)、广缘寺(已不存)、※普宁寺、普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