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土拨鼠
古代蒙古族传统野味。土拨鼠,蒙古语称为“塔尔巴哈”,盛产于蒙古草原和新疆北部。今北疆的塔城,全名为塔尔巴哈台,即以盛产土拨鼠得名。肉可食,其毛皮“塔尔皮”是蒙古族地区重要特产,亦是对外交换的重要物资之一。古代蒙古族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当时土拨鼠多且易于捕捉,个人即可行猎。《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弟别勒古台一人捕获的土拨鼠,把马都压得发颤。在缺乏食物时,牧民要捕捉大量土拨鼠充饥。其烤制方法别具一格,先剥皮,去内脏,然后用烧红的石块放入腔中,内外烘烤,熟后食之,别有风味。
古代蒙古族传统野味。土拨鼠,蒙古语称为“塔尔巴哈”,盛产于蒙古草原和新疆北部。今北疆的塔城,全名为塔尔巴哈台,即以盛产土拨鼠得名。肉可食,其毛皮“塔尔皮”是蒙古族地区重要特产,亦是对外交换的重要物资之一。古代蒙古族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当时土拨鼠多且易于捕捉,个人即可行猎。《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弟别勒古台一人捕获的土拨鼠,把马都压得发颤。在缺乏食物时,牧民要捕捉大量土拨鼠充饥。其烤制方法别具一格,先剥皮,去内脏,然后用烧红的石块放入腔中,内外烘烤,熟后食之,别有风味。
元代赋税科差名目之一。汉地民户的科差包括※丝料、※包银、俸钞3项。世祖中统元年(1260),定科差条例,向民户征丝料、包银。至元四年(1267),始定俸禄,令民户在4两包银外增纳1两为俸禄。按户之高下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蒙元《圣武亲征录》作撒里桓,《元朝秘史》作撤里黑昆。《西域图志》等作塞尔勒克,《西域闻见录》赛阔罗,《西域水道记》塞勒库勒,《东华录》作色埒库勒。位于帕米尔高原
见“山答卫”(119页)。
※东羌的一支。居西河(治今内蒙古东胜县境)、上郡(治今陕西榆林县东南)。东汉永初年间(107—113),参加羌民大起义。永宁元年(120),从上郡出发,转战于河西张掖等地,被汉护羌校尉马贤击败,死18
西汉时匈奴王。原为匈奴小王,曾于军臣单于(前161—前126年在位)时任国相。汉武帝元光四年(前131)降汉,封之为翕侯。元朔六年(前123),随大将军卫青出塞击匈奴,为前将军。独遇单于军,兵败,士兵
书名。清乾隆年间檀萃撰。原本系《农部琐录》(《禄劝州志》,又称《续禄劝州志》,乾隆四十三年刻)卷11。师范《滇系·典故系》删节后收录。唐时,东爨乌蛮洪农录券部为南诏三十七蛮部之一。大理时称罗婺(又作罗
见“西域闻见录”(711页)。
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四月,契丹※辱纥主(部落首领)※据曲(一作曲据,唐赐名李去闾)率众附唐,唐以其地置是州,以据曲为刺史,隶营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为唐建契丹
云南维西县拉普乡纳西族流行的一种“字”。该地纳西族自称“玛丽玛沙”(即“木里么些”),故名。传说他们是从“妹里拉塔”(木里左所)迁来,至今有八九代,所操语言属纳西东部方言。他们在东巴象形文字中采用了1
春秋战国及秦时对今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和附近岛屿的越人部落称谓。有时亦作地域之称,如蒙文通《越史丛考》:“所谓‘外越’者,殆指、东海外之越地而言”。其名最早见于《越绝书》,该书《记吴地传》云:“娄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