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烧饭

烧饭

流行于契丹、女真、蒙古民族中的祭祀习俗。即祭毕将祭祀所用酒食烧掉。契丹称烧饭日作“热节”。《契丹国志》称:皇帝“既死,则设大穹庐,铸金为像,朔望节辰忌日,辄致祭,筑台高丈余,以盆焚食,谓之烧饭。”女真“所有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北风扬沙录》)。蒙古,“元朝人死致祭曰烧饭,其大祭则烧马”(《草木子》卷3)。《元史·祭祀志》记皇室“每岁,九月内及十二月十六日以后,于烧饭院中,用马一,羊三,马湩,酒醴,红织金币及里绢各三匹,命蒙古达官一员,偕蒙古巫觋,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马湩杂烧之。巫觋以国语呼累朝御名而祭焉。”帝后“葬后,每日用羊二次烧饭以为祭,至四十九日而后已。”后“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一说烧饭内容仅限酒食;一说“烧饭”一词虽起于契丹,其俗为诸多北方民族所共有,系源于王沈《魏书》所记乌桓葬烧死者乘马、衣物礼俗。所烧之物甚广,不仅酒食,杀马殉葬为其主要内容。《元朝秘史》记“烧饭祭祀”为“亦捏鲁”,“做烧饭”为“土烈士连”。后世人死烧纸制房屋、车马即其遗风。

猜你喜欢

  • 沙阿鲁阿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沙阿鲁阿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现在只剩了几十个,居住在高雄县荖浓溪上游,桃源乡的桃源和高中两个村中。沙阿鲁阿人和布农人杂居,日常生活中都已使用布农语,所

  • 勿邓部落

    古部落名。乌蛮七部之一。(近人考证,认为不属乌蛮七部)。唐时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越西、甘路一带。地广人众,所属部落以服装颜色,或称“乌蛮”,或称“白蛮”。乌、白二蛮有邛部6姓、初裹5姓

  • 散扎布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又作桑扎布、三扎布、三济扎布。※阿玉奇汗第三子。初随父居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清康熙四十至四十一年(1701—1702),因与父不睦,率属户1万余人投准噶尔部首领策

  • 黑水城副将上书

    西夏文文书。1页19行。手写,行书。为西夏黑水城副将孔塔铁书。末行记年款“乾定酉年”,为西夏献宗乾定三年(1225)。内容反映了西夏晚期黑水城的政治、军事情况。1909年发现于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

  • 府江右江诸僮列传

    广西壮族农民起义记略。1篇。明瞿九思(字睿夫,湖北黄梅人,汉族)撰。府江,指从桂林到平乐的一段漓江水域;右江,非今左、右江的右江,而是指红水河—黔江水域,皆壮族聚居区(有的地区分布有瑶族),故曰“诸僮

  • 噋浴浑

    见“吐谷浑”(766页)。

  • 把沙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永乐元年十二月(1404年1月),首领却约思等从西宁卫土官李南哥赴京贡马及方物,赐以银、钞、彩币。七年(1409),却约思再次入朝贡马,依例赏赐。宣德四年(1429),其族大

  • 卧犁

    犁杖的一种。旧时今内蒙古、黑龙江省境内从事农业生产的达斡尔人,耕地使用一种笨重的※硬杆犁”,犁出的地深浅不匀,垄不直。在汉族影响下,20世纪20年代卧犁传入。由于其套马牵引,犁辕较短,轻便灵活,耕地深

  • 瓦什峡遗址

    位于今新疆若羌县西南90公里沙丘中。原系古楼兰国经济中心。遗址保存数十间前后相连的手工业作坊,以及冶炼金属和烧制器皿的土窑。出土有隋唐及宋代钱币、纺织品和工艺品,还有元代汉文文书和玻璃器皿。

  • 那逊兰保

    1801—1873清代蒙古族女诗人。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喀尔喀部人。字莲友。4岁随父母入京,7岁入私塾,12岁能诗赋,15岁通五经,17岁嫁于清宗室和硕肃亲王豪恪之子恒恩。在师尊归真道人教导下,对诗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