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瓦剌

瓦剌

明代对漠西卫拉特蒙古诸部的总称。由蒙元时期斡亦剌后裔及吸收其他部落发展而成。初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一带。北邻乞儿吉思,西南连别失八里、哈密,东接鞑靼。主要经营畜牧业,兼营狩猎、手工业及少许农业。使用回鹘体蒙古文。原萨满教较盛行,后信奉格鲁派喇嘛教(藏传佛教),也颇受伊斯兰教影响。明初,由瓦剌王猛可帖木儿统率,号称四万户。后由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领其地,明廷分别封之为顺宁王、贤义王及安乐王,贡使表文往来不绝。马哈木子脱珪袭位后,内并太平、把秃孛罗部,外联鞑靼脱脱不花(岱总汗),击败阿鲁台及阿台汗。子也先承其势,统辖东西蒙古诸部,威及西域及东北。※“土木之役”大败明军,掠获明英宗,震撼中原。也先死后,瓦剌趋衰,主力渐移向漠西,主要活动地区,以坤桂河、札布汗河为中心,东到杭爱山,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北越唐努山。仍通过各种途径与明廷保持联系,并在西域事务中产生颇大影响。后为东蒙古所逼,舍弃中心驻牧地,向天山北路发展,以此为中心,西北方面向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毕河及哈萨克草原移动,西南向伊犁河、楚河、塔拉斯河推进,东南向青海迁徙。由和硕特、准噶尔、土尔扈特、杜尔伯特等部组成新的卫拉特联盟。明末清初,我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在准噶尔贵族统治下,包括卫拉特诸部和其他一些蒙古及突厥语族部落在内的强大政权。在汉文史籍中,“瓦剌”一词逐渐为“额鲁特”、“厄鲁特”、“卫拉特”所代替。

猜你喜欢

  • 阿巴噶左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牧地环锡林河(今西林河),东至浩齐特界,西、北接阿巴哈纳尔旗界,南邻察哈尔正蓝旗。元属上都路。明为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后裔住地,至塔尔尼库同始名所部曰阿

  • 恩拜

    僜语音译。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长屋内的各小房间。内设火塘,为家族公社时期各小家庭的生活用房。 见“恩冬”(1868页)。

  • 萧蒲离不

    辽末学者、隐士。字桵懒。契丹族。为魏国王※萧惠四世孙。以父母早丧,与祖父兀古匿相依为命。年十三,祖父卒,为报鞠育恩,自是力学,于文墨、技艺无不精通。他处世淡泊,四处神游,终身不仕。天祚帝时屡受征召,皆

  • 抄思

    1205—1248蒙古国将领。答禄乃蛮氏。乃蛮部长※太阳罕曾孙,西辽末帝※屈出律孙。元太祖十三年(1218),蒙古灭西辽,与母俱被虏,受命侍成吉思汗第一斡耳朵(帐殿)。太宗元年(1229),随军征金,

  • 威远镇

    镇名。位于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宋以前称“诺木斗”,意为“森林地区”。宋改称“牧马营”。明嘉靖十四年(1535),修建威远堡,筑城垣。清康熙十三年(1674),曾设都司。民国十九年(1930)设县

  • 儋林

    古族名。参见“林胡”(1291页)。

  • 嘉宁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宥州嘉宁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建,为西夏初期12监军司之一。驻地宥州(今陕西靖边县西北红柳河西岸)。备宋鄜、延2州。

  • 杨毅

    ?—337东晋时前仇池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难敌子。东晋咸和九年(334),父卒,继位,自号使持节、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辩公,以叔杨坚头子杨槃为冠军将军、右贤王、河池公。咸康元

  • 库图齐纳尔

    蒙古语音译,意为“支马差之人”。准噶尔部承办汗或大台吉一切蒙古包及搭支帐房等事务的官员。后形成库图齐纳尔鄂拓克,由5宰桑管辖。约4千户。

  • 汉烈宗

    见“刘聪”(8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