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甘州回民抗清斗争

甘州回民抗清斗争

清初回族反清斗争。顺治五年(1648)四月,甘州副将米剌印与丁国栋等人,在甘州(今甘肃张掖)发动回汉人民起兵反清,杀死清巡抚张文衡与大批文武官员,以“反清复明”为号召,拥明延长王朱识��为王,先后攻克凉州(今武威)、兰州、狄道(今临洮)、渭源、河州(今临夏)、洮州(今临潭)、岷州(今岷县)、巩昌(今陇西)等县城。各地回汉民纷起响应,拥众10余万。山西、陕西均为之震动。清廷派总督孟乔芳等率军镇压,在天水广武坡一战,义军寡不敌众,受挫,弃巩昌,向西北退却。五月,凉州会战,米剌印牺牲,朱识��被擒,丁国栋率义军进踞肃州(今酒泉),与新疆哈密、吐鲁番回、维吾尔等族人民一起,拥哈密巴拜汗之子土伦泰为王,坚持斗争。十一月,孟乔芳率师东拒蒲州,西围肃州,义军孤守无援,肃州城破,土伦泰、丁国栋等首领以下5千余人被害,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反歌

    苗族民歌。多为揭露官吏、地主或商人剥削、欺压百姓及民众奋起反抗等内容。大都包括起义斗争经过或颂扬民族英雄等内容。如《张秀眉之歌》(又称《十八年反政》)、“九松之歌”、“吴八月之歌”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历

  • 阿巴海

    蒙古亲属称谓。蒙古语音译。《至元译语》作阿不合。《华夷译语》作阿巴哈。《鞑靼译语》作阿把合。《登坛必究》作阿补阿。《武备志》作哈不合。《俺答汗传》、《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等均汉译作阿巴海。本意为

  • 侗文

    我国侗族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决定帮助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1956年至1958年中国科学院少

  • 折藏万户府

    元代在四川羌族地区设置的土司名。隶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设达鲁花赤1员,万户1员。

  • 李璧

    明代地方官员。字白夫。广西武缘县止戈乡人。壮族。自幼勤奋好学,知书识礼。弘治八年(1495),应乡试中举。先后赴浙江兰溪县和仁和县任“教谕”,潜心施教,诲人不倦,生员深感其德。正德十年(1515),升

  • 芒儿者安抚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正统五年(1440)七月置。隶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西毛儿盖。时松潘百户凯向松潘卫指挥使司报称,近已招抚各番寨“生番”13000余户,请设衙署辖之。英宗许之,遂置芒儿

  • 左相

    官名。①最早见于《左传》定公元年:“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后世相位常左右并设。②渤海王国置。名似来源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门下省曰东台,更侍中为左相。为辅佐国王统治的三省之一的宣诏省长官,位居

  • 枋头

    地名。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淇县东南。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于淇水入黄河之口,用大枋木筑堰,遏淇水东北入白沟,以通水运,时人称为枋头,又称枋堰,后成为地名。历东晋、南北朝为军事重地。东晋咸和八年

  • 苗金台

    ?—约1451明正统景泰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镇远人。苗族。正统十四年(1449),三月,自称顺天王,率洪江等地苗民起义。联合湖广、贵州边界苗众,反征粮征款,反苛税杂役,攻靖州土官衙门及湖广、贵州一路

  • 达椿

    ?—1802清朝大臣。字香圃。满洲镶白旗人。乌苏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选庶吉士。历翰林院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卿。二十九年(1764),入直上书房,充《四库全书》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