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田五起义

田五起义

清代甘肃回民反清起义。又称石峰堡起义,或称田五、张文庆起义。田五,又名田富,“新教”(即哲赫林耶)教派创始人马明心弟子。为替师马明心报仇,反抗清廷对※苏四十三起义的残酷镇压,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四月,在家乡甘肃盐茶厅(今宁夏海源县)首举义旗,以甘肃通渭石峰堡为踞点,与南路张文庆义军,互为应援,克通渭、秦安、隆德、静宁、会宁、固原、伏羌、靖远等地。清廷命甘肃提督刚塔进剿,与义军大战于靖远,义军受挫,四月二十四日退守马营水庄,又遭清军截击,田五受伤不屈,自刎身亡。余部千余由李可魁率领,转战甘肃中部山区,与石峰堡义军张文庆、马四娃等协同作战。五月,张文庆部围攻静宁城、截断西安通往兰州之大道,活动于蹯龙山。伏羌、皋兰、平番、会宁、庄浪、秦安、西固驿等地回民纷纷响应。清总督李侍尧率军尾追,多次失利。清廷又调集陕西、山西、四川等省兵3万余众,命大学士阿桂、福安康等进行“会剿”。义军寡不敌众,失利,李可魁阵亡,张文庆退守石峰堡,拼死抵抗。六月二十三日,清军围石峰堡,断其水源。七月初三日,趁堡内义军举行“开斋节”聚礼之际,进行偷袭,石峰堡义军两千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猜你喜欢

  • 阿奴

    见“阿努达喇”(1224页)。

  • 北夫余

    古代夫余族的一支。汉籍中亦称“旧北夫余”。初见于高句骊《好大王碑》,《魏书》等始载其名。史无专传。来源于中国北方貊族迁居东北的一支。名称所指及其所在众说不一:一说即北夷橐离的别称,汉时

  • 五国城

    古地名。一作五国头城。辽代女真五国部头部越里吉(一说为盆奴里)首领驻地,五国部节度使亦驻节于此。金为胡里改路治所,元为胡里改军民万户府治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境;但一说在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或

  • 御史按行道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的4条驿路之一。从大都出发,经顺州(今北京顺义县),东北行70里至檀州(今北京密云县),再东行70余里至古北口,北行56里至青松,又50

  • 阿思哈尼哈番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分三等。后金天命五年(1620),分世爵之一—副将为三等。天聪八年(1634),遵满洲旧俗,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以一、二、三等副将对等改称为一、二

  • 叱六于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然此纪将“于”误书为“手”字。他载稍异,该书“契丹传”与《辽史》均记为“吐六于”;《北史·契丹传》记为“吐六干”;《通典·契丹传》

  • 巴尔达河卫

    见“卜鲁丹河卫”(21页)。

  • 大廊厅

    旧时四川阿坝北部藏族地区寺院行政机构名。设温布或囊佐(议仓主持者)及管家等职,分管寺院的土地、牲畜、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等各种财产的收支,以及外事工作,并管辖“塔娃”(下层贫民)。

  • 拓跋濬

    440—465北魏皇帝。452—465年在位。亦作乌靁直懃、乌雷直勤。鲜卑拓跋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孙,恭宗景穆帝※拓跋晃长子,其母为柔然郁久闾氏。少聪达,焘爱之,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孙。承平元年(45

  • 布努语

    我国自称“布努”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20多个县的部分山区,贵州省的荔波、云南省的富宁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有26万。布努语的特点有:没有浊闭塞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