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畬民

畬民

畲族古称之一。畬字读音“余”或“”。意为用刀耕火种方式新开垦二、三年的田地。始见于南宋末年刘克庄《漳州谕畬》一文,指居住在今福建漳州一带的畲族先民,其人自认为盘瓠王之后,代代相传,繁衍至今,有族谱、祖图、龙纹等本族文书与图腾标志。历史上以其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畬”田而得名。解放后“畬”改写为“畬”(读音奢),1956年正式定“畲”为族称。

猜你喜欢

  • 桑昂曲宗之战

    清末桑昂地区藏军阻截川军入藏之役。宣统元年(1909),藏军聚兵于恩达,抗川军入藏,并进袭盐井,以图扰川军后路。川军后营管带程风翔和刘赞廷率军渡江往御。江卡营官达拉与桑昂曲宗藏官会合,夹击程风翔边军,

  • 宝青格尔勒

    1896—?蒙古革命党人。汉名福明泰·内蒙古呼伦贝尔索伦左翼正白旗人。蒙古族。民国初在呼伦贝尔蒙旗小学、中学任教。1925年10月在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1927年8月参

  • 休留茂

    见“伏连筹”(797页)。

  • 腾木特克

    赫哲语音译,意为“三页板船”或“舢板船”。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出现于20世纪初。主要用于拉网、下钩捕鱼和运输木材、茅草等,载重约1200斤。制作:以直径2尺多、长2.3—2.5丈无疖的

  • 鹘堤悉补野

    唐代吐蕃王室之姓氏。又译鹘提悉勃野、鹘提勃悉野。藏语音译,意为“光明天界之王”。原为吐蕃王室始祖之名号,后成为吐蕃王室之姓氏。《通典》载:“吐蕃始祖赞普自言天神所生。号鹘堤悉补野,因以为姓。”据《敦煌

  • 忽秃

    ?—1217蒙古国建立前兀都亦惕蔑儿乞部首领之一。又译忽都、忽图、和都、火都、霍都。部长※脱脱子(《史集》作弟)。随父屡与蒙古部争战。宋庆元四年(1198),为克烈部王罕所败,归降。五年,乘王罕遭乃蛮

  • 北方和东北古族名。一作秽、;有说《诗经·大雅·韩奕》“其追其貊”之“追”,即。是“貊”的单称(一说与貊是两个族称,周初至春秋初才混合为一族)。有人认为,

  • 茅荆达坝

    隘口名。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西南部,是赤峰地区通往承德、北京的咽喉要道。古道险隘,在交通、经济、军事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坝口呈马鞍形地貌,坚硬的花岗岩形成较高的山峰,相对较软的片麻岩则易被侵蚀,而形成隘口。

  • 俄蒙关系史料

    书名。(俄)戈利曼、斯列萨尔丘克主编。是书共收录文献136件。大部分为中央古代文书档案库西伯利亚衙门、外务衙门、喀山宫廷衙门存档,前苏联科学院档案馆列宁格勒分馆中有关托木斯克、托博尔斯克、叶尼赛斯克等

  • 倭尔托彦

    1793—1842清朝将领。亦作鄂尔托彦或卧尔托彦。达斡尔族。姓俄嫩氏。隶黑龙江正红旗。嘉庆二年(1797),参与镇压川、陕、楚三省白莲教起义和陕西叛兵,赏戴蓝翎,官协领。道光六年(1826),镇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