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岗
亦作偏马喀温、白马杠、白马棍、白马归,藏语音译,意为“庄严的莲花”。古地名。在今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为著名的佛教圣地。成书于14世纪的著名藏文经典《甘珠尔》里有“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的记载。有大、小之分:大白马岗藏语为“白马岗钦”,包括今墨脱全境;小白马岗藏语称“白马岗穷”,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周围,如加热萨、甘代一带。又据佛教徒传说,白马岗为金刚圣母的仰卧圣体,南迦巴瓦峰为其头部,仰桑曲为其阴部。历史上朝圣者络绎不绝,曾吸引大批门巴族、珞巴族迁此定居。
亦作偏马喀温、白马杠、白马棍、白马归,藏语音译,意为“庄严的莲花”。古地名。在今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为著名的佛教圣地。成书于14世纪的著名藏文经典《甘珠尔》里有“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的记载。有大、小之分:大白马岗藏语为“白马岗钦”,包括今墨脱全境;小白马岗藏语称“白马岗穷”,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周围,如加热萨、甘代一带。又据佛教徒传说,白马岗为金刚圣母的仰卧圣体,南迦巴瓦峰为其头部,仰桑曲为其阴部。历史上朝圣者络绎不绝,曾吸引大批门巴族、珞巴族迁此定居。
1605—1662清朝将领。叶赫人。隶满洲镶白旗。碧鲁氏。率所部虎尔哈人归附努尔哈赤,任佐领。天聪三年(1629),入明边遵化至燕京,败明兵,克永平;攻昌黎先登,以功授世职备御。五年(1631),围大
突厥语音译,又译撒尔特、撒尔特兀勒。意为“土著”。隋唐时中亚乌古斯部落的一支,以部落首领撒鲁尔之名为部名。七世纪中叶,与该部各支系徙居北庭西北、金山之阳(今新疆准噶尔盆地及其西)。唐天宝中(742—7
旧时裕固族部落名。因交四匹“茶马”,故名。住牧于今甘肃省肃南县康乐区赛定牛心墩一带,操东部裕固语。共有3个户族(裕固语称※“的尔勤”):安帐(汉姓安)、各尔格兹(或称柯尔克孜,汉姓耿)、托鄂什(汉姓妥
844—877唐代南诏第十一世王。又作世隆、酋龙。乌蛮,蒙氏。晟丰祐之子。大中十三年(859),父卒,袭王位。因其名“世”犯讳李世民,“隆”犯讳李隆基,又不堪安南经略使李琢对夷人之苛剥,与唐失和,遂自
云南西盟地区拉祜族宗教和政治领袖。清道光至光绪(19世纪)间人。拉祜族。李姓。因传授佛教,以“三佛祖”闻名。当地佤族也视其为西盟地区大头人。曾参加双江、澜沧一带拉祜族农民反清斗争。失败后为逃避清军追捕
民国时期服役于国民党军队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的猎民为所在部队上司(俗称“东家”或“掌柜”)打猎,故称。一般在夏季打鹿茸和犴茸的红围期行之,猎期3个月。由“东家”召集,自愿参加,因参加猎民只需带
契丹民族男子的一种典型发式。头顶头发剃光,两鬓各留一绺长发,由耳前(或耳后,或至耳轮分开一前一后,至耳垂合拢)垂于肩上。有的前额留短发,似八字向两边分开;有的前额剃光,不留发。辽墓出土墓画多有形象的反
契丹部族名。一作迭烈部。原属※乙室活部。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衰微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其首领※涅里(又作雅里、泥礼,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七世祖)杀部落联盟首领※过折(又作郁捷),立迪辇俎里为※阻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亦作奥屯。分布于统门水(今图们江)和浑蠢水(今珲春河)两河流域。曾受乌伦部留可、诈都诱,举兵反完颜部,被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降附,统一于女真族中。以部为姓氏。
见“绲戎”(2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