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祜巴勐

祜巴勐

16—17世纪傣族诗人、文学理论家。“祜巴”傣语意为“导师”,为小乘佛教僧侣中佛爷等级的称谓,“祜巴勐”意为“一方之大佛爷”。以此为笔名著有《论傣族诗歌》。以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形成及人类的思维、语言、宗教、文学等社会现象的产生。作品以犀利的笔锋刺向西双版纳的封建领主,指出西双版纳的最高统治者是吃人的“虎霸王”,唤起人民不要象寓言中诚实善良的麂子和马鹿,让老虎吃掉,要学聪明的猴子,联合起来,同虎霸王斗争。他还无情地批判一些僧侣的虚伪言行,揭露宗教的某些欺骗性。

猜你喜欢

  • 尼基

    达斡尔族的传统食品之一。俗称荞麦身子。达斡尔语音译。制法:将荞麦放锅里用水蒸沸后炕至八成干时推碾成米,再将米磨碎,筛下去的粉作饸饹(面条的一种),留在筛罗上的碎粒称“尼基”。用作与酸奶一起熬粘粥,拌以

  • 百越先贤志

    书名。百越民族人物传记。4卷。明欧大任(字桢伯,广东顺德人,汉族)撰。内容收古代百越民族(东自会稽之于越,西至今广东、广西、越南之西瓯骆越)人物120人,各写一传。每传之末,注明参考书名,一字一句必有

  • 詹彬

    清朝诗人。字舜辑,号玉亭。安徽宣城(今宣城县)人。回族。幼年贫苦,随父就读古寺中。雍正五年(1727)为荐举,授贵州镇远知县,署印江县事。督管军务,惩办贪官豪绅,排解汉苗纠纷,安抚苗民,深得民心,升大

  • 凿空

    即开通之意。指张骞出使西域,开拓汉通西域的道路,沟通内地与西域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这一史事。司马贞《索隐》谓:“西域险境,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

  • 忽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呼勒河卫,并说清代有呼勒河在长白山西南,源出分水岭,入佟嘉江(今浑江)。

  • 黄台州

    见“伯言儿”(1090页)。

  • 担歌

    明清时壮族男青年赠给情人的信物。流行于广西南丹及浔州府等地。在一条普通的扁担上,契刻着花鸟和用“方块壮字”写的“壮歌”歌词,然后涂上颜色,显得格外醒目而美观,故称。为男青年所制,赶歌圩时,随身携带,遇

  • 梅山蛮

    唐宋时对居住在邵州一带的瑶民称谓。据《宋史·蛮夷传》:梅山蛮“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同书《蔡奕传》亦云“潭、邵间有上下梅山,……徭人居之”,故名。唐时多从事狩猎和

  • 长沙武陵蛮起义

    东汉永寿延熹年间长沙武陵地区各族人民的起义。永寿三年(157),首领(渠帅)卜阳、潘鸿、胡兰等,自称“将军”,聚众举兵。※长沙蛮攻益阳(今湖南益阳),屯聚兵力,众至2万余。延熹三年(160),攻郡界,

  • 带孙

    蒙古国大将。又译忒孙。札刺儿氏。孔温窟哇第五子,太师国王※木华黎之弟。据《史集》载,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受封左翼千户长,与族人同领本族2千户。领本部兵2千随兄征战。太祖十四年(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