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突厥

突厥

古族名。鄂尔浑突厥文碑作Turk。广义包括突厥、铁勒、回纥等部落;狭义专指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的突厥。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之阳,因金山形似兜鍪(古代战盔),其俗谓兜鍪为突厥,因以为部落名。11世纪70年代成书的《突厥语大辞典》释之为“最成熟最旺盛之时”。初臣于柔然,为其锻奴,首领※阿史那土门时其部渐盛,于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击破铁勒,降五万余落。废帝元年(552),重创柔然汗国,自立为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置汗庭于漠北高原鄂尔浑河流域的郁都军山(一作于都斤山、乌德鞬山,今杭爱山支脉),疆域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抵阿姆河南。控中西交通要冲及丝绸贸易之路,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隋开皇三年(583,一作二年),西面可汗※达头联合阿波、贪汗等共同反对※沙钵略可汗,在西部宣布独立,使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二部分。有官制、刑法、税法、文字(突厥文)。可汗地位最尊,皆出于阿史那氏族。下有小可汗、叶护、设、特勤、俟利发、俟斤、吐屯、发等官职,共分28等。大小官职由氏族酋长、部落首领等贵族阶层世袭。其社会性质,学术界尚无定论。虽存在牧主占有奴、婢的现象,仍不足据以断定其为奴隶社会。突厥民众居穹庐(毡帐)、食肉酪,披发左衽,逐水草迁徙。宗教信仰颇为庞杂。除萨满教在东西突厥均流行外,袄教和景教仅流行于西突厥,而东西突厥统治者亦多有皈依佛教者。参见“突厥汗国”(1759页)、 “东突厥汗国”(516页)、“西突厥汗国”(708页)。

猜你喜欢

  • 刀士宛

    1743—1796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绍文第四子。缅军入侵车里,兄宣慰使※刀维屏携家出逃,被挟同行,后回归,因曾有投河守节之举,且知奉法畏罪,获从

  • 回回司天监

    元明两朝掌管回回天文历法的机构。又称“回回司天台”。多由回回学者主事。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始设回回司天台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以札马鲁丁为提点。十七年(1280),置行监。皇庆

  •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

    清代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设置的官职。根据维吾尔族原有伯克制改定。总计有30余职,分别职司维吾尔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各项事务,是清朝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维吾尔族人民的御用工具。其任免权主要由新疆

  • 沮渠男成

    ?—401十六国时期北凉将领。又作且渠男。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人。族属卢水胡。北凉创建者※沮渠蒙逊从兄。原依附后凉吕光,为将军,守晋昌。后凉龙飞二年(397),闻蒙逊起兵反后凉,亦聚众数千,屯驻乐

  • 其美汪布

    ?—1898清代西藏贵族。藏族。九世班禅※却吉尼玛外祖父。因九世班禅幼时丧父,抚育有恩,于光绪十七年(1891),由扎什伦布寺札萨克喇嘛汪曲楚称奏请,照历辈班禅额尔德尼之父蒙赏爵衔之例,赏封辅国公。次

  • 大俊明

    即“大明俊”(83页)。

  • 沅溪

    古河流名。又称沅水。汉代武陵郡内五溪之一,※五溪蛮所居。源出牂牁且兰县,东至镡成县、无阳县,又东经辰阳,有辰水注入,称辰溪口。东经沅陵县北、临沅,与酉水交会。又东至长沙下巂县西,下注入洞庭湖,会于江。

  • 定襄都督府

    唐代在东突厥地区建置的羁縻机构。贞观四年(630),平服颉利可汗后以其左方部众(漠南)置。擢其首领为都督,使治其众,侨治宁朔(今陕西靖边县东)。二十三年(649),以其原有部众及俟利苾可汗(阿史那思摩

  • 洞人

    侗族旧称。又称“洞苗”、“洞民”、“洞家”。与古代“仡伶”、“伶”和“峒人”有直接渊源关系。分布在今湘、黔、桂交界的广大地区。清初仍行土司制。道光(1821—1850)后已基本改土归流。语言大体同于今

  • 木剌忽

    元朝大臣。蒙古阿儿剌氏。广平王※玉昔帖木儿长子。袭父职为右翼万户长。至大四年(1311),仁宗即位,授知枢密院事。皇庆元年(1312),封广平王。一说延祐七年(1320),英宗即位,其弟广平王脱忒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