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隆
西藏珞巴族对来自异氏族定居户的称谓。亦作纽磅、纽巴,珞巴语音译,意为“无地人”、“他氏族人”。须得到住地氏族或村寨首领同意后方能定居。经济生活以打工、开垦村公有林荒地、经营绝嗣和外迁户的土地,或借蓄奴主、无劳动力户的部分地耕种。借地经营需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高者为当年收成量的一半。每年需向首领送一定数量的酒和肉,以谢村人。自身等级不变,无依附和被依附关系。有同当地氏族成员一样的义务,但权利甚微。
西藏珞巴族对来自异氏族定居户的称谓。亦作纽磅、纽巴,珞巴语音译,意为“无地人”、“他氏族人”。须得到住地氏族或村寨首领同意后方能定居。经济生活以打工、开垦村公有林荒地、经营绝嗣和外迁户的土地,或借蓄奴主、无劳动力户的部分地耕种。借地经营需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高者为当年收成量的一半。每年需向首领送一定数量的酒和肉,以谢村人。自身等级不变,无依附和被依附关系。有同当地氏族成员一样的义务,但权利甚微。
见“阿旺图丹旺秀”(1245页)。
即“勒俄特衣”(1987页)。
壮族传统民歌。亦称俍歌、浪花歌。流行于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以即兴创作、边编边唱为主。其中《叙事歌》、《叙史歌》、《民间故事歌》多有传统歌本,为汉字记音的手抄本。即兴创作以情歌为最著名。有五言四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分为三等。后金天命五年(1620),分世爵之一——总兵官为三等。天聪八年(1634),遵满洲旧俗,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一、二、三等总兵官对等改为一
中国伊斯兰教的一种制度。清同治(1862—1874)年间由阿拉伯、中亚等地传入,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回族地区。“海乙”或译“罕义”,阿拉伯语意为“大的”、“总的”、“中心”。即由一个“海乙”(大)寺
13世纪初,桑贾尔领导的反布尔罕王朝的起义。1206年布哈拉城居民因不满※布尔罕王朝的残酷统治,在手工业者桑贾尔领导下起义,将统治者萨德尔逐出城外,没收封建宗教贵族和世俗贵族的财产,布尔罕王朝向※西辽
见“扫稳脱朵”(754页)。
吐蕃大将。又称莽布支。赞普赤都松(676—704年在位)时人。出身噶尔氏家族。大相※论钦陵之子。圣历元年(698),父被迫自杀后,于次年统吐浑7千帐归唐,授左玉钤卫将军,封酒泉郡开国公,食邑2千户,赐
见“哈迪尔”(1635页)。
新疆解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组织。简称“民主革命党”。1947年2月初成立于新疆乌鲁木齐。创始人阿巴索夫、艾斯海提、赛福鼎、李泰玉等。最初成员为三区革命青年团团员和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曾参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