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失失

纳失失

元代一种织金锦缎名称。又作纳石失、纳赤思。《元史·舆服志》:“纳石失,金锦也。”源于阿拉伯语、波斯语。此种锦缎“缕皮傅金为织文”,华丽名贵,种类甚多。原产于波斯及中亚等地,很早即由回回商人运销至蒙古等地区。蒙古西征时,自河中撒麻耳干(今撒马尔罕)、不花剌(今布哈拉)等城俘获大批织金工匠,迁往东方。元朝时,大都(今北京)、弘州(今河北阳原)、荨麻林(今河北张家口以西万全县境内洗马林堡)等地设立工局,专门织造此种锦缎。为缝制质孙服之重要原料。当时百官质孙服中有“大红纳石失”、“素纳石失”、“聚线宝里纳石失”等多种名目。此外,还用以装饰车、马、玉玺绶带等。朝廷对有功臣僚也常赐以此种锦缎,以示荣宠。

猜你喜欢

  • 咸丰安顺府志

    书名。贵州地方志书。54卷。清常恩(吉林汉族)、邹汉勋(湖南新化人)修纂。成书于咸丰元年(1851)。内分天文、地理、营建、纪事、经制、职官、人物、列女、艺文等篇。安顺为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分布区,各

  • 萧公弼

    见“萧辅道”(1998页)。

  • 提伦

    十六国时期鲜卑首领之一。见“密贵”。(2122页)。

  • 章朗六措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一作“章朗六部”。藏语音译, “章朗”为河名(又称“鲍罗里河”),意为“蚊(蜂)沟河”。18世纪初按地域区划的六措为:申略措、桑德措、里措、南西天德邦措、曲措和德让措。

  • 西藏钱法制度

    清朝管理西藏地方铸造银币和兑换之行政措施。乾隆五十八年(1793)钦定章程规定:以纯汉银铸造银钱;图案正面用汉字铸“乾隆宝藏”,背面用藏文译音成“乾隆宝藏”四字;以重1钱、5分两种搭配铸造,每纹银1两

  • 肃州回鹘

    河西回鹘驻牧于肃州(今甘肃酒泉)地区的一部。见“河西回鹘”(1507页)。

  • 沸水化腊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神判方法之一。于村外一洁净处立三石灶,上置一口大铜锅,盛满清水。由男童将水烧沸后,巫师把一端粘有蜂腊的木棍伸入水中搅动,若蜂腊融化,判定原告有理,被告无理,反之判被告理直、原告理

  • 彭仕端

    宋代下溪州土官。土家族。下溪州(治今湖南古丈东北)刺史※彭儒猛子。天圣(1023—1032) 初,以兄彭仕汉唆众作乱,受父命杀仕汉。五年(1027),父卒,献名马于宋,宋帝诏还其马,令袭下溪州刺史,赐

  • 菩萨奴

    见“耶律隆庆”(1320页)。

  • 朋素克

    ①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古后裔,车臣汗※乌默客叔父。初号伊勒登台吉。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准噶尔部噶尔丹扰掠喀尔喀,与乌默客归清,援济农副王,驻牧乌珠穆沁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