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忽里

纳忽里

元末哈密镇将。亦作忽纳失里、纳忽失里、兀纳失里。蒙古贵族。初封威武王,后改肃王,又称哈梅里(哈密)王。明洪武十三年(1380),闻明都督濮英练兵西凉,欲开哈梅里之路,以通商旅,惧遂遣使至明廷贡马。翌年五月,复遣回回阿老丁贡马。受命往畏吾儿之地招谕诸番。二十三年(1390),遣长史阿思兰沙、马黑木沙贡马,并与别部仇杀。翌年春,遣使请于延安、绥德、平凉、宁夏以马互市,未果。后因屡遏阻和邀杀西域贡使,哈密城为明都督佥事刘真与其知院岳山里应外合所破,携家属遁去,其王子、诸王、国公、部属3千余人及辎重马匹均被虏。二十五年(1392),遣回回哈只阿里等贡马骡以“谢罪”,受明太祖赏赐。洪武后期一说二十五年,(1392)卒,由弟安克帖木儿继肃王位。

猜你喜欢

  • 班禅博克多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驻锡扎什伦布寺最高活佛的称号。“班”梵语“班智达”一词简称,意为“通晓五明之学者”;“禅”藏语音译,意为“大”;“博克多”(或博克达)蒙语音译,意为“圣者”。明崇祯十五年(164

  • 拉基语

    我国云南少数彝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南部金厂镇及与之毗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地区的曼优、曼蓬、曼邦等地。操拉基语的人口约有八九千人(国内使用

  • 西藏入门

    书名。18世纪中叶意大利人奥古斯丁·安东尼·乔治(P·Augustine Antony Giorgi)神父辑。由若干有关西藏政治、历史、宗教、文化、地理、风俗、语法和数学等内容的报告、文章和信函等,编

  • 匀德实

    ①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军事首领。姓耶律。迭刺部人。生于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为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祖父。曾任大迭剌部夷离董,掌兵马、主刑辟,握部落联盟实权。在任期间“始教民稼穑,善畜牧,国以

  • 大元谦

    渤海国宗王。末王※大諲譔侄。官学堂亲卫。同光二年(924)八月,奉命朝贡后唐,庄宗李存勖授试国子监丞。

  • 威远镇

    镇名。位于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宋以前称“诺木斗”,意为“森林地区”。宋改称“牧马营”。明嘉靖十四年(1535),修建威远堡,筑城垣。清康熙十三年(1674),曾设都司。民国十九年(1930)设县

  • 杜拉特部

    清代哈萨克大(乌拉)玉兹分支部落名。又译都拉特部。其先民一说是唐代西突厥的※“咄陆”,一说为15世纪蒙古“朵豁剌特部”。乾隆二十三年(1758),归附清朝。18—19世纪时,分别游牧于吹河、塔拉斯河及

  • 仁德皇后之诬

    又作“齐天萧后之诬”。辽朝中期宫内争权事件。仁德皇后名萧菩萨哥,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皇后。年12,选入宫。统和十九年(1001),册为“齐天皇后”。曾监造清风殿、天祥殿、八方殿,又造九龙辂、诸子车,以白金

  • 六牦牛部

    唐代吐蕃十部落之一。初主要分布于今甘青川藏区交界处。为藏文“bod ka gyag drug)之对音意义。敦煌藏文文书载:“聂墀(赤)赞普,……做了六牦牛部之王”。据考,似与汉嘉郡旄牛夷有关。又称越巂

  • 亦儿坚

    蒙古语音译。又作亦儿格。《元朝秘史》、《华夷译语》均释为“百姓”。由于各氏族联合体的不断形成,古代蒙古氏族(斡孛黑)经常处在变动之中,不固定,氏族的孤立状况被打破,血缘联系削弱,地域联系加强,人们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