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卜藏丹津

罗卜藏丹津

①蒙古族喇嘛学者。亦译作罗卜桑丹津,梵文名苏摩提沙沙那达罗。生活于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上半叶。拥有“固什”称号。为喀尔喀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后移居归化,今呼和浩特)的弟子。著有蒙古著名编年史※《蒙古黄金史》(《大黄金史》)和《圣地五台山记》(亦译称《五台山志》或《五台山旅行指南》)。 ②(1692—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清和硕亲王※达什巴图尔之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受命继袭父位。因不满拉藏汗迎立意希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密与本族台吉察罕丹津盟,阴谋讨伐异己。后得知清军严兵备始作罢。五十五年(1716),青海诸台吉定盟,偕察罕丹津分领左翼。五十九年(1720),随清军护送格桑嘉措进藏。六十年九月十五日(1721.10.16),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于拉萨举行坐床典礼后,他以青海及西藏旧皆和硕特属,己乃固始汗嫡孙,遂谋据西藏以遥制青海。嗣因清廷未令其掌管藏政,而以拉藏汗旧臣康济鼐治前藏,台吉颇罗鼐理后藏,怀怨。雍正元年(1723),诱诸部盟于察罕托罗海,令各仍故号,不得复称清所封王、贝勒、贝子、公等封爵,自称“达赖洪台吉”,揭起反清旗帜。因亲王察罕丹津、郡王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洞察其谋,拒绝参与叛乱,乃举兵往击。清廷遣使劝和,拒不从。复囚清使常寿于军中,遣兵分掠西宁之南川、西川、北川等地。西宁附近寺院纷起响应。清川陕总督年羹尧、四川提督岳钟琪等分道进击,先断其进藏道路,继又阻绝其与策妄阿拉布坦联系,遂溃败。雍正二年二月八日,遭清军三路追击,母阿勒泰喀屯、妹夫格勒克、济农藏巴济札卜、吹喇克诺木齐等被俘,本人遁居准噶尔。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平定伊犁时被俘。获宥,令居京“不许擅出”。二子被编入正黄旗蒙古,分授蓝翎侍卫。

猜你喜欢

  • 何大何

    见“阿大何”(1199页)。

  • 西纳堪布喜饶益西贝桑波

    13世纪藏传佛教僧人。青海第一代西纳活佛世系之喇嘛。宋淳祐十一年(元宪宗元年,1251),八思巴谒见忽必烈后,由其陪同返西藏受戒。事毕又将八思巴送回。忽必烈即位后,建总制院(后改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

  • 勐腊土把总

    清代云南车里宣慰使司辖下傣族土职。其先为刀匾勐,传至召糯,于清雍正(1723—1735)间随征有功,授土千总职。糯死,子义降等承袭。1937年,刀镇邦袭职,1948年死。

  • 乌喇特部

    蒙古部名。也作吴喇忒。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哈撒儿)十五世孙布尔海率众游牧于呼伦贝尔,号所部为乌喇特,因地在阿噜喀尔喀,亦称阿噜蒙古。后金天聪七年(1633),归附后金,献驼马。曾随军征明及喀尔喀蒙

  • 百夷

    古族名。亦作“伯夷”、“僰夷”、“摆夷”。元明时期对傣族先民的称谓。始见于元李京《云南志略》、周致中《异域志》等书,为唐宋时“白衣”之同音异写。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钱古训、李思聪奉命至麓川平缅

  • 新盟

    新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组织。全称“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1948年8月1日成立于伊宁市。宗旨是“为在新疆人民中建立自由、和平生活,为充分贯彻执行和平条款,并为严厉打击破坏和平条款的冒险分子”,“建立人

  • 盐难水

    古水名。即今浑江。始见于汉代,明称婆猪江,清曰佟家江(一作通佳江),亦曰通吉雅吉。今鸭绿江支流。发源于今吉林省浑江市北部哈尔雅范山(旧作临江县磬儿岭下),西南流,水流多曲折,然后东南流入鸭绿江。长44

  • 故国川王

    高句骊国第九世王男武(《三国志》等作“伊夷模”)的谥号。亦称“国襄王”。男武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继位,汉献帝建安二年(197)死,葬于故国川原,国人因葬地加此谥号。

  • 比丘邦静根诉状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079号卷子。全卷藏文23行。系对比丘邦静根诉状的审理文书。静根之女奴洒邱子有女3人。静根将其母女4人供养给寺院,作寺户服役,后因这些奴隶又有子女数人,对其

  • 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户口制中规定的人丁年龄层次之一。一般指年60岁以上者为“老”。汉孝景帝二年(前155)令男子年20始服役;晋武帝平吴后定男子年16以上至60为正丁,年12以下,66以上为“老小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