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玛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那曲县境内,东与功德林活佛所辖部落相连,南接达雄县,西邻托如部落。地处今那曲镇东南。原为“羌日六部”中雄索部落的一部分,后雄索分为南北两部落,该部为南方部落,故名“罗玛”。由罗玛让学、囊索、门堆、恩乃、拥学、学宁玛6个如哇组成,又称“罗玛学周”,意为“南方六部”。明末清初,固始汗率兵进藏时,曾驻牧该地。后罗玛部落大片牧地奉献与五世达赖,自此受西藏地方政府管辖。设甲本管理行政事务,各如哇设达若卡1—2人负责征收租税。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那曲县境内,东与功德林活佛所辖部落相连,南接达雄县,西邻托如部落。地处今那曲镇东南。原为“羌日六部”中雄索部落的一部分,后雄索分为南北两部落,该部为南方部落,故名“罗玛”。由罗玛让学、囊索、门堆、恩乃、拥学、学宁玛6个如哇组成,又称“罗玛学周”,意为“南方六部”。明末清初,固始汗率兵进藏时,曾驻牧该地。后罗玛部落大片牧地奉献与五世达赖,自此受西藏地方政府管辖。设甲本管理行政事务,各如哇设达若卡1—2人负责征收租税。
清代后藏官员。藏族。后藏昂仁地方军官。为康济鼐属下官员。后苗颇罗鼐参加1727年卫藏战争,当两军激战于江孜时,叛颇罗鼐,遣人持密信向对方告密,暗约前藏军乘颇罗鼐之阿里军和当雄蒙古援军未到江孜之前,一举
明朝与北元的一次战争。洪武二年(1369),明军攻克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元惠宗(顺帝)※妥欢贴睦尔率宫室退守应昌(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三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左
?—1853清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爱新觉罗氏。字宽甫。道光八年(1828),袭骑都尉世职。十七年(1837),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后调山海关。任内,以拿获夹带鸦片人犯受赏;于山海关等处校阅八旗官兵训
见“蜑”(2257页)。
汉代对巫山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秦置巫县,汉属南郡,故又泛称为南郡蛮。与※廪君蛮或※槃瓠蛮有渊源关系。分布在今四川巫山县。和帝永元十三年(101),以郡县收税不均,怀怨恨,遂在许圣等率领下屯聚举兵。次年
在今四川茂县城北40公里处岷江东岸较场乡(原名叠溪)。该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巨石孤峰名点将台。峰上有唐贞观四年(630)所刻摩崖造像22龛,计石刻佛像78尊,主要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及观音菩萨以其胁侍像。
?—1191金大臣。本名阿土古。女真族。完颜氏。景祖※乌古迺曾孙、国论乙室勃极烈阿离合懑孙。初从海陵王南征,为都统。正隆六年(1161),战瓜洲渡(今江苏扬州市南),功最。改祁州刺史。世宗大定二年(1
见“交钞”(875页)。
朝鲜语音译,意为“坎肩”。朝鲜族传统服饰。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男子必备,老年妇女亦穿。形如西服坎肩,老年穿的肥大。有3个口袋,5个扣。多为黑色或淡青色,也有灰色的。分为单层和夹层。单层坎肩,多为青年男子
亦作洞丁。唐岭南西道宋广南西路溪峒居民总称,亦指溪洞兵丁。南宋范成大(1126—1193)《桂海虞衡志》:宋参唐制,分析其种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民户总谓之“峒丁”。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