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后发展成为专称,今四川茂汶等地的羌族为其一支的后裔。其名最早见于甲骨文卜辞。殷商时居商的西方,广泛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与商朝关系密切。以畜牧为主要生计,主牧羊。卜辞记载有的为商贵族奴隶,有的成为祭祀的牺牲品。商代后期,周族西迁陕西歧下,与其一支羌氏结为婚姻集团,促进周的发展。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一批羌氏之人随周向东迁移,并建立起许多侯国。其余西迁,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秦兴起,实行“和戎”、“西逐诸戎”等政策,部分接受秦的统治,余众继续西迁。厉共公时(前477—前443在位),无弋爰剑从秦逃出,与羌人俱亡入“河湟间”(黄河、湟水、析支河交汇地区),教其部落种田畜牧,生产得以发展,庐落种人依之者日众,建立起强大的部落联盟。秦献公初立(前384),将兵向西,爰剑孙卬畏秦之威,徙部人于析支河曲西数千里,参狼种徙武都,白马种徙广汉,旄牛种徙越嶲,唯忍与舞兄弟二部留在湟中。汉初,匈奴强大,奴役诸羌。河湟北侧研种留何等部在汉朝保护下迁居陇西郡南塞,西北诸部转移至西域昆仑山至葱岭一带。汉武帝开河西,通西域,隔绝羌胡。后置护羌校尉统领各部。著名部落有先零、烧当、烧何、罕开、牢姐等。宣帝时(前74—前49在位),爆发西羌起义,赵充国出兵平定,于金城郡(治今甘肃永靖县西北湟水南岸)设金城属国都尉以处降羌。新莽时(公元9—25年),再次爆发羌民起义,东汉出兵平定后多次强迁其部众于内郡,与汉人杂处,后称内迁者为东羌。三国时魏、蜀相争,魏封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烧当羌后裔柯回为西羌都督。十六国时传至姚苌,建立后秦(384—417)。同时宕昌、邓至、白兰等部兴起,先后建立政权。隋唐时党项羌强大,唐赐其首领拓跋赤辞姓李,于其地分设羁縻府州。后因吐蕃所逼,大批部众内迁至庆、夏、绥、银诸州。唐末,拓跋思恭任夏绥银州节度使。宋初,党项羌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于宝义二年(1227)为蒙古所灭。元代以来,内迁诸羌大批汉化。甘南、川西、青海等地羌人多融合于汉、藏等民族之中,只有岷江上游汶一带的部分羌人继续保留下来。明、清时改土归流,封建经济得到缓慢发展。今天成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猜你喜欢

  • 斡兰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沃楞卫。永乐四年(1406)置。《满洲源流考》改作沃楞卫,并说清代有沃楞河,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南40余里处。

  • 万俟仵

    北魏末关陇人民起义军将领。又作万俟行丑。族属匈奴。参加万俟丑奴领导的高平镇(今宁夏固原)起义,任仆射。孝庄帝永安三年(530)三月,受命与大行台尉迟菩萨率兵攻魏军,自武功(今陕西武功县)南渡渭水,拔栅

  • 长禈蛮

    古族名。属乌蛮系统。据《云南志》载,唐时居住于今云南省剑川一带,属三浪诏。贞元十年(794),南诏占领其地后,迁往铁桥城(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塔城)以东,与施、顺诸蛮杂居,形成卢蛮(今傈僳族先

  • 哈德成

    1888—1943近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名国桢,以字行。经名希拉伦丁。陕西南郑人。回族。后随父寓居上海。曾先后到镇江(今江苏镇江市)、河南沁阳县等地,学习伊斯兰教经典。继赴陕、甘诸地游学。后归里,

  • 兀儿速惕

    即“乌斯”(330页)。

  • 李克宪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筠族父。太平兴国四年(979)以绥州刺史职随李继筠助宋太宗征北汉,率蕃汉兵沿黄河列阵。渡河逼太原以张军势。后恃功跋扈不驯,被李继筠免职。后太宗复命知

  • 慈爽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新唐书·南诏传》谓:“慈爽主礼”,即掌管内外各种礼节及仪式等,类似中央王朝的礼部。主官由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任。

  • 诸汗源流黄金史纲

    即“蒙古黄金史纲”(2343页)。

  • 太和官

    契丹王朝所置官卫名。契丹语称作“阿思斡鲁朵”(“阿思”意为“宽大”,“斡鲁朵”意为“宫”)。为辽道宗※耶律洪基所置宫名。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

  • 女直

    即“女真”(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