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聂赤赞普

聂赤赞普

吐蕃赞普。《唐书》作鹘提悉勃野。传说为吐蕃第一位赞普(王)。《德乌佛教史》文称其为“突显王”(即突然显现之王)。据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载,系天神墀端茨之子,从天而降,被雅隆部落奉为“六牦牛部”之王。说其出自波卧地区(今波密)。因吐蕃人肩舆抬其登上王位,尊为“黔首之王”,故名“聂赤赞普”,意为“肩舆王”;藏史又说因此王从其母肩胛骨间所生,从颈部而下,故名。据传说推测,约为公元前100余年间西汉时人。藏史称以他为首的7位赞普为“天墀七王”。《唐书》称其建武多智,并诸羌,据有析支水西之地,时称该地为“雅隆索卡”或“蕃域”(即蕃),姓勃窣野。本教史称其先世出自十三天,父名斯古,为“斯巴神族七兄弟”之一。又据《本教源流》载,其时吐蕃已信本教,并尊梵琼森格为供奉师长。

猜你喜欢

  • 准塔

    ?—1648清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佟佳氏。※扈尔汉第四子。后金天聪八年(1634),任参领,略明锦州,迎察哈尔部来归诸宰桑。清崇德二年(1637),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奋勇攻取皮岛,赐巴图鲁号。寻晋都

  • 普乐寺

    藏传佛教寺庙。俗名圆亭子。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武烈河东。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接待杜尔伯特部、哈萨克及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各部至承德朝觐瞻礼而建。全寺分东、西两部分。西部依汉式寺庙建筑,由山

  • 宗科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西左翼后旗”(1453页)。

  • 李陵

    ?—前74西汉将领。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汉名将李广孙。少以善骑射、礼贤下士为世称誉。初为侍中建章监。武帝因其有李广遗风,使将800骑,深入匈奴地区侦察地形。归拜骑都尉,将众5000人

  • 牂柯

    古国名。一作䍧牱、牂牁。地域包括今贵州大部。最早见于《管子·小匡篇》。春秋时,处于周职方外,曾遣使向齐桓公贡献方物。与吴越、巴、荆等“南蛮”国并称。春秋末,为夜郎国小邑之一。“牂柯”之名

  • 宁夏数花

    回族曲艺之一种。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其特点是多人同台演出,一般为先领唱,后合唱,每段均有齐声合腔,有时也间以说白。每段唱词常由花名起兴(如茉莉花、牡丹花等等),引出演唱内容,最后回到花名上来以告结束

  • 南渭州土知州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二年(1369),以元南渭州安抚司改置(治今湖南永顺县西南。)首领彭氏。清顺冶四年(1647),以土知州彭应麟归附,诏仍授原职。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知

  • 柏彦务

    见“卜言兔”(19页)。

  • 娘·定埃增

    ?—838唐代吐蕃名僧,赞普赤德松赞时的参政高僧。又称“娘·定增桑布”。曾获“钵阐布”称号,故又称“钵阐布定埃增”或“钵德娘·定埃增”。初任赞普幼年之师僧,为吐蕃史上第一位赞普的“师长”,深受器重。后

  • 哈喇都官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喀喇都观伯克。职司管理围场、设立台站、修整兵械等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