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艾斯木汗

艾斯木汗

哈萨克汗。又译额什木汗、伊希姆汗。※契晏依汗子,※塔吾克勒汗兄弟。1598—1628年在位。初随塔吾克勒汗率10万军进入河中地,占领阿合锡依、安集延、塔什干、撒马尔罕等城。后又统两万士兵留守撒马尔罕。由于作战英勇,在哈萨克历史上以“魁梧的艾斯木好汉”而闻名。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与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统治者签订和约,规定塔什干城及其周围地区在240年内归哈萨克汗国管辖,并与中亚各国建立贸易联系,原臣属于西伯利亚汗国的哈萨克部落也陆续归附。与别失八里(又作亦力把里)等统治者矛盾日益尖锐。为维护社会秩序,处理汗国内各种事务和刑事犯罪案件,在《哈斯木汗法典》的基础上制定了《艾斯木汗习惯法》,史称《艾斯木汗旧典》。天启七年(1627),平定其堂叔伯塔什干统治者吐尔逊·穆罕默德的叛离,使哈萨克汗国重归统一。卒于1628年(一说1645年)。

猜你喜欢

  • 丹周才定

    1752—1827清代玉树第二十代囊谦王、千户。藏族。嘉庆元年(1796)会盟时,由西宁办事大臣策拔克颁给文书,更换牌照,划定所辖四界,并在盟会上协同主事官员调解阿夏百户陈增与中坝百户昂赛间的纠纷。后

  • 米恰尔

    藏语音译,意“游民”。旧时西藏地区的一个社会阶层。指一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劳动能力,而主要依靠不正当方法,如行乞、卖淫、偷盗谋生者。与内地“游民无产者”不同的是在民主改革前仍保持着对农奴主的人身依

  • 帝羓

    契丹人保存尸体的方法。史载,大同元年(947)四月,辽太宗耶律德光自中原汴京(今河南开封)归北,卒于途中,契丹人破其尸,摘除肠胃,充以盐,载之北去,中原人称之为“帝羓”。

  • 畬军

    畬族武装。又是畬民乡兵组织。宋末元初,畬族首领陈吊眼和许夫人统领福建漳州、汀州畬民“诸峒”武装进行抗元斗争,配合南宋将领张世杰围攻泉州,讨宋降元将领蒲寿庚。又配合黄华起义军重创元军,坚持抗元斗争10余

  • 诺色波罗

    见“那色波”(930页)。

  • 伊即轩

    ?—前105匈奴楼剸王。一作“伊即靬”。后归附汉朝。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因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征匈奴左贤王,获大捷,封众利侯,赐食邑1800户(一作1100户)。元封六年(前105)卒,子当时、孙

  • 佉卢文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后5世纪使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我国新疆的古于阗(今和田一带)和鄯善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字。18世纪首先发现于印度河流域。“佉卢”二字

  • 四郎城古城遗址

    金桓州遗址。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黄旗大营子北4公里,上都河北岸。金代建立。因在乌桓游牧故地,故命名桓州。城为方形,东西长1052.5米,南北宽1136.8米。城墙周围有向外凸出的马面。是金代设治的

  • 资曹

    明代云南土官。彝族。云南曲靖府陆良州(旧州治在今陆良县城东北)土知州资求子。父卒,因年幼由母沙共替职。宣德八年(1433),正式袭父职为土知州。正统六年(1441),从征有功,升曲靖军民府同知,仍管州

  • 天门岭

    古山名。所指无定论,有在今辽河东、西两说。主东说者认为,时东北地区有天门岭二,一为新旧唐书《渤海传》记大祚荣被唐军穷追所越之天门岭,具体所在或说为今黑龙江省东南境之张广才岭,或说是辽宁、吉林省交界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