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花寺门宦

花寺门宦

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的分支门宦之一。又称“华寺派”、“花寺派”。因其所建清真寺砖刻木雕,玲珑巧绝、漆彩粉染、图案艳丽、故名为“花寺”。该派遂称“花寺门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与哲赫林耶(时称“新教)发生教争,该派曾被称作“老教”。创始人为※马来迟。该派在青海循化、甘肃临夏、河湟地区传播,影响达云南、河南、陕西渭南等地。主张教乘与道乘并重,既要修道,又不逃避现实生活,遵循“闹中静”的办法进行道乘修持。诵念“迪克尔”(赞词),以“低念”为贵。除遵从《古兰经》、《圣训》经典外,又重《冥沙勒》、《卯路提》及80本“克塔布”等经典。乾隆四十年(1775)前后,与哲赫林耶教派发生教争,清朝采取“扶老(花寺)抑新(哲派)”政策,使花寺得再迅速发展。光绪二十一年(1895),该派与哲赫林耶派联合反清,惨遭屠杀,遂一蹶不振,渐趋衰败。民国初年一度复兴,后由于伊赫瓦尼(新兴派)之传播,不少人转归伊赫瓦尼,该门宦又衰。

猜你喜欢

  • 八思巴字

    元世祖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创制的拼音文字。忽必烈于至元六年(1269)颁发专门诏书推行。诏中称“蒙古新字”。时隔不久,于八年(1271)皇帝又下令改称“蒙古字”。史书称“蒙古国书(字)”或“元国书(字)

  • 别载册籍人

    即“另记档案人”(551页)。

  • 牟木土巡检

    明清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始祖温天耀,陕西宝鸡人。隋文帝时充当汛营战卒,调征四川西北羌人,结婚生子,故世祖灿沙之后,“生长夷地,话通番语”。唐开元二年(714),灿沙投营。八年中因功授职,“管摄茂南河西

  • 多罗特色楞

    ?—1909清代蒙古族王公。阿拉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札萨克和硕亲王※贡桑珠尔默特子。光绪二年(1876),受命袭父爵。四年(1878),赐御前行走。屡率属进京朝觐,多获赏赉。十九年(1893),阿旗

  • 大慈诺们汗

    见“迈达哩胡土克图” (742页)。

  • 巴安

    旧县名。即今巴塘。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金沙江东。古为白狼国地。唐宋时为吐蕃所据,元、明两代为乌思藏据。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内附,雍正七年(1729)设正副宣抚司、粮台及都司、千总各职。光

  • 亦力克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又作亦里克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伊拉喀卫,并说清代有伊拉喀站,在齐齐哈尔东北354里。

  • 丁启濬

    清朝官吏、文史家。字亨文。号哲初,又号蓼初。福建晋江(今属泉州市)人。回族。万历十六年(1588),由德化(今江西九江)中举。二十年(1592)登进士。历宝庆(治在湖南邵阳市)、杭州二府推宫,办事精详

  • 札萨克陀音

    见“色棱哈坦巴图尔” (847页)。

  • 五功释义

    清代伊斯兰教著作。全称《天方五功释义》,亦称《一斋五功义》。刘智撰。63章。该书用中国儒家性理学说解释伊期兰教念、拜、斋、课、朝“五功”及其意义。分三部分:前七章综述“五功”之原因,中二十五章以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