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屯防实录
书名。撰于清代,不著撰人。36卷。分类记载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湖南乾州、凤凰、永绥、古丈坪、保靖、麻阳、泸溪7厅之屯防纪略、各种禀呈、条奏、奏详,苗疆建置沿革、营汛、碉卡、剿办苗事、均田、屯苗备弁、储备、商息、学校、祭祀、旱欠蠲缓、报销各案以及杂稿随录等。扬州古旧书店据原稿(手抄本)复印。是研究湖南西部苗族的重要资料。
书名。撰于清代,不著撰人。36卷。分类记载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湖南乾州、凤凰、永绥、古丈坪、保靖、麻阳、泸溪7厅之屯防纪略、各种禀呈、条奏、奏详,苗疆建置沿革、营汛、碉卡、剿办苗事、均田、屯苗备弁、储备、商息、学校、祭祀、旱欠蠲缓、报销各案以及杂稿随录等。扬州古旧书店据原稿(手抄本)复印。是研究湖南西部苗族的重要资料。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的军官。《百夷传》:“领一伍者为昭哈斯”,相当于伍什长。
撒拉语音译,“阿姑”为对姑娘的美称、爱称,“尕拉吉”意为“黑丫头”。青海循化等地撒拉族民间故事。由讲述者低声吟唱,叙述美丽姑娘尕拉吉与长工高斯古日阿吾彼此相爱,高斯古日阿吾因常领村里穷人反对地主,被地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方基层组织中大头人的管家。一般大头人均有2至3名,由富裕差巴(支差的人)中提升,经土司认可后委任。主要职责是大头人外出时,代管其家务,或跟大头人当随从,遇有战事,须自备
南北朝时期略阳清水氐豪杨氏的称号之一。始于后仇池国君主杨盛,宋武帝刘裕于永初三年(422)册封其为武都王。继之,杨玄、杨难当、杨僧嗣自称武都王。宋、齐、梁、北魏也分别以此号赐杨玄、杨难当、杨元和、杨僧
见“耶律斜轸”(1319页)。
清代史籍对拉祜族的称谓。雍正(1723—1735)、嘉庆(1796—1820)两朝,由于流官及土司的苛派勒索,被称为倮黑的广大群众曾爆发多次大规模的反封建起义。
羌族传统故事之一。流传于今四川汶川县威州地区。传说很早以前,龙山上住着姓王的羌人,家里母子两人。儿子名王谷之太,职明能干,勤劳孝顺,为羌民所喜爱。有一年龙山遭灾,庄稼颗粒无收,土司又勾结官府,派兵到各
即“曲雕阿兰”(788页)。
见“觉昌安”(1753页)。
部分壮族自称。亦作“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有居“干栏”,击铜鼓,崇信鸡卜,妇女穿紧身上衣,下身著百褶长裙之俗。操壮语北部方言。有黑沙人(衣饰尚黑)、白沙人(衣饰尚白)之分。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