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

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

1182—1251

乌思藏著名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教派萨斯迦五祖之第四祖。出身于藏地区萨斯迦款氏家庭。原名班丹顿朱,幼从师受戒,出家学法,改名公哥监藏(又作贡噶坚赞)。宋嘉泰四年(藏历木鼠年,1204),印度那烂陀寺末任座主释迦师利跋陀罗(1127—1225)入藏传法,遂奉为师,修习经论典籍及佛学大、小五明,得大成就。印度人称精通佛学五明之高僧为“班弥怛”(亦作班智达),故时人尊称公哥监藏为“萨斯迦班弥怛”,简称为萨班,后遂以萨班相称而得名。开禧二年(火兔年,1206),从师利跋陀罗受比丘戒,乃以师利跋陀罗之藏语意译称“班藏卜”(亦作巴藏卜,意为“吉祥贤”),遂自名为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以示其所师承。自是,藏传佛教各派之高僧大德,于其本名之后皆连称班藏卜,以示其修习佛学之高深。元太宗后乃马真氏称制三年(藏历木龙析,1244),应蒙古皇子阔端之召请,携两侄八思巴(后受元封国师,帝师、大宝法王),恰那朵尔只(后受元封白兰王、乌思藏三区最高执法官),随蒙古来使先行,自赴乌思藏各地走访地方僧俗领袖商议归顺蒙古事。定宗元年(火马年,1246),抵凉州(今甘肃武威)。翌年,谒阔端晤谈,接受蒙古大汗以吐蕃全境委命阔端管理,发“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又称《具吉祥萨迦班智达致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诸善知识大德及施主书》),晓喻僧俗官民归顺蒙古。此后,遂与八思巴、恰那朵尔只留住未返。其间,曾为蒙古人、汉人、畏兀儿人、当地吐蕃人等授徒传法,又为阔端治愈疾病,深得阔端信任,被尊为“祭天长老”。曾以畏兀儿文字母之字形制为40余个字母拼写蒙古语,后未通用。宪宗元年(铁猪年,1251),在凉州圆寂。一生著述近20种,在佛学方面,《三律仪论》、《正理藏论》等列作萨迦教派必修典籍,亦受到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之重视;又以民歌、格言体裁写成《善说宝藏》,即后著称的《萨迦格言》,深入浅出以阐述道德伦理,文笔精美,开启一派文风,元代即有蒙古文译刊本。《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中所陈述吐蕃地方归顺蒙古应行诸事体,后遂成为元代管理吐蕃全境所规定之条例,此书对于元朝对乌思藏之统治及此后全国之统一,均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 后晋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见“石敬瑭”(453页)。

  • 贾尊珠僧格

    吐蕃佛教后宏期阿里地区译师。曾奉阿里王益西约命,率使团赴印度迎请大德阿底峡,因热病使者多病故,被迫中途返吐蕃。据《蒙藏佛教史》载,其由众多青年伴随赴印,抵印后向在超岩寺的阿底峡送了大量黄金,请其入藏传

  • 格桑土登旺秋

    1858—1916清末民初甘肃拉卜楞寺嘉木样四世活佛。藏族。生于金沙江畔之扎喜拉垅地方。5岁迎入拉卜楞寺坐床,由喜饶嘉措受沙弥戒。20岁赴前藏入哲蚌寺郭芒扎仓,以洛桑朗杰为师,学习4年返回多麦。43岁

  • 俄布笼

    黎语音译,意为“家族长”或“大房”。解放前海南岛保亭、乐东、白沙3县毗邻地带的“合亩”(一种原始家族公社残余组织,详见“合亩制”)头人称谓。亦称“畏雅”,意为“犁第一道田路的老人”。汉称“亩头”。通常

  • 楛砮

    见“楛矢石砮”(2164页)。

  • 耶律只没

    辽皇子、文学家。名又记作长没、质睦。字和鲁堇。契丹族。为辽世宗※耶律阮弟三子,景宗※耶律贤弟。史载其智敏好学,通契丹字、汉字。善诗,作有《移芍药诗》、《放鹤诗》等,今皆不传。穆宗时,应历十九年(969

  • 仲聂

    地名。位于西藏塔布地区。地当由印度经锡金至拉萨的要道。出产葡萄。1711年,继意大利卡普清教会传教士后,法诺的多米尼科神父曾在此建立传教站,派有神父常驻,1745年撤走,站亦关闭。

  • 巴旦杏

    果品名。主要产于新疆,据古籍记载,是从古波斯引入新疆及华北等地的。波斯语和维吾尔语称“巴旦姆”。其果似桃呈扁形,故又称扁桃。果仁含有大量植物油、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价

  • 蒙古勒克埒青吉思

    见“马可古儿吉思”(185页)。

  • 社仑

    ?—410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郁久闾氏。始祖※木骨闾第六世孙,※缊纥提子。原与父率部居柔然西部,据有今河套以北、西到甘肃额济纳河流域,服属鲜卑拓跋部。拓跋什翼犍(320—376)卒后,与父及诸兄弟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