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清代刘应中撰。一卷。记叙康熙二十四年(1685)仲秋,湖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地区补顶寨苗民在吴二过及吴老叟等率领下暴动,经清军镇压及时叛时服之经过。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辑文。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明代为四川建昌河西宣慰司。清初,安泰宁、安承引、安吉茂祖孙三代相继为宣慰使。安吉茂投诚后,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仍颁给河西宣慰司印信、号纸。五十七年(1718),安吉茂病殁无
内蒙古佛教寺庙。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洮儿河东岸。清乾隆(1736—1795)初年,札萨克图旗台吉徐特纳克出资建造。原名“莲花图庙”。乾隆十三年(1748),赐名“梵通寺”。经乾隆、嘉庆(1796—
?—1453明代蒙古郭尔罗斯部首领。一作彻卜登。郭尔罗斯为兀良哈属部,故明人称之为“兀良哈之沙不丹”。其女阿勒塔噶勒沁为脱脱不花之妻,生摩伦台吉,因与部属私通,被脱脱不花刺伤耳鼻,休遣回娘家,双方从此
又作“宝敦”,蒙古语音译,意为“大牲畜”。旧时蒙古牧民向封建主交纳赋税的计算单位。每个宝得的牲畜数量,依种类不同而各不相同。按规定,维护生活所必须的牲畜免交赋税,多余者一律交纳赋税。阿拉善旗以30只骆
参见“浪卡子”(1943页)。
汉朝统治下的乌桓骑兵。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摆脱匈奴统治,率众附汉。汉帝以留作宿卫为名,将大批乌桓骑兵编为“乌桓胡骑”,由宿卫兵校尉及司马、胡骑司马统领。“引乌丸(桓
清代西北地区台站道之一。也称阿勒坦诺尔乌梁海军台。设8台,从科布多起,35里至锡喇布拉克台,65里至和齐苏鲁克台,67里至轰鄂尔鄂笼台,60里至霍硕罗图台,60里至哈韬乌里雅苏台,60里至乌兰格依台,
地名。保安族聚居地。原指今青海同仁地区的保安、下庄、尕撒尔之地。清咸丰(1851—1861)年间,因受当地部分土司、头人的欺压,及农田水利灌溉等问题引起纠纷,发生大规模的民族械斗而东迁,徙居今甘肃大河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在玛纳斯西80里。即今新疆沙湾县乌拉乌苏。清朝在此设有台站(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