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国县
古县名。①西汉置充国县。东汉初省入阆中县。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复置。献帝初平四年(193),析出南充国县,后随称原充国县为西充国县。因境内多“蛮夷”,故加“国”字。沿用至晋代。南朝宋改为西国县,即今四川南部县地。②东晋孝武帝置,治所在今四川安县南50里。隋开皇六年(586),改为神泉县。地多氐羌,多盐泉。
古县名。①西汉置充国县。东汉初省入阆中县。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复置。献帝初平四年(193),析出南充国县,后随称原充国县为西充国县。因境内多“蛮夷”,故加“国”字。沿用至晋代。南朝宋改为西国县,即今四川南部县地。②东晋孝武帝置,治所在今四川安县南50里。隋开皇六年(586),改为神泉县。地多氐羌,多盐泉。
见“太虎罕同”(274页)。
明代彝族文物。成化二十一年(1485),由贵州水西宣慰使安贵荣主持铸造。钟周围刻有彝、汉铭文上下各四幅,记载安贵荣夫妇塑佛像、铸钟以及安放于永兴寺的经过。钟上所刻彝文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彝文。现存贵
元代以窝阔台汗孙海都为首的西北蒙古宗王反抗元廷的军事斗争。蒙哥汗即位后,窝阔台系宗王失势,海都被谪封于海押立(今伊犁西),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怀怨,曾阴附阿里不哥发难。至元元年(1264),阿里不哥被
清代满族医学家。满洲正白旗人。字梦香。由侍卫累官福建总兵。擅长医学,著有《百一三方解》。
汉朝统治下的乌桓骑兵。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摆脱匈奴统治,率众附汉。汉帝以留作宿卫为名,将大批乌桓骑兵编为“乌桓胡骑”,由宿卫兵校尉及司马、胡骑司马统领。“引乌丸(桓
即“桂娄部”(1802页)。
河流名。洮儿河支流。位于内蒙古兴安盟。发源于札萨克图旗西北,集诸小水从札萨克图旗之西,曲折东流,水流分为两支,隔一沙洲,河水较浅,很多地方可以徒涉。流入洮儿河。清代沿河流域为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等游牧之
土司名。元大德元年(1297)以庆远路改置。世袭土官为壮族莫氏。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属湖广行省。统辖宜山、南丹、东兰、那州、地州、永州(今天峨地)、鸾州(今天峨地)、思恩(今环江)等州县。约属壮族聚居
关隘名。在今山西右玉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古名参合陉。《水经注》:“参合陉……北俗谓之仓鹤陉,道出其中,亦谓之参合口”。地当山西至内蒙古之咽喉,自古倚为要塞。明嘉靖中(1522—1566)筑杀虎堡城以
见“丝绸之路”(6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