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志
书名。清代西藏地方志书。分上、下两册(另有与之相同之手抄本称《乾隆西藏志》,分上、中、下3册)。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主要记述清军两次入藏驱逐侵藏之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康济鼐等4名噶伦简历,防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窜扰西藏,噶伦阿尔布巴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从川、青入藏之站程,按里核计较详,对山川、疆域、寺庙、风俗、封爵、边防、外番等叙述扼要。该书附有藏程纪略,为《乾隆西藏志》所无。为研究西藏地方史志重要资料。
书名。清代西藏地方志书。分上、下两册(另有与之相同之手抄本称《乾隆西藏志》,分上、中、下3册)。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主要记述清军两次入藏驱逐侵藏之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康济鼐等4名噶伦简历,防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窜扰西藏,噶伦阿尔布巴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从川、青入藏之站程,按里核计较详,对山川、疆域、寺庙、风俗、封爵、边防、外番等叙述扼要。该书附有藏程纪略,为《乾隆西藏志》所无。为研究西藏地方史志重要资料。
1936年冬月二十三日,木里东尼武装土匪袭击宁蒗,抢掠财物和牲畜,因土司和总管视而不问,拖其、托甸等村群众在普米族伙头的组织下,并发动永宁二十四官属内的普米、纳西等族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攻破土司衙门和
又称库木土拉千佛洞。位于今新疆库车县城西南30公里处。为古龟兹国及西州回鹘时期的佛教遗址。石窟凿建于渭干河东岸悬崖上,现存洞窟北区为80窟,窟形和壁画保存较完好的不到半数;南区编号洞窟为32个,保存较
地名。亦称浪卡、浪噶则、纳噶拉则、那孜宗、纳噶尔宗。藏语音译,意为“鼻形白山梁”。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以南。明代曾于此设“俺不罗行都司”。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五世班禅罗桑益西曾于此为
?—1568明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又作刀糯猛。车里军民宣慰使室利菘版子。嘉靖九年(1530),继父职。十一年(1532),缅甸王莽应里据摆古,蚕食边地,他入缅应之(一说《泐
西夏陵园中的建筑遗址。位于陵区的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庭院式建筑群,院内有殿堂、厢房等建筑基址。基址上和周围散布着许多西夏时代的琉璃砖瓦和陶瓷碎
唐代南诏神武王阁罗凤年号。769—779年,凡11年。一说始于749年,凡31年;另一说始于751年,凡29年。
唐朝突厥族将领。又作史献。阿史那元庆次子。长寿元年(692),其父为来俊臣诬告谋反被杀后,流配崖州(今广东琼山县东南,《新唐书》作流配振州)。长安(701—704)中,被召还,累任北庭大都护府大都护,
参见“闲散”(1118页)、“世职”(487页)。
见“罔留”(1429页)。
唐时西域于阗王。姓尉迟氏。天授三年(692)其父尉迟伏阇雄卒,武则天封其为于阗王。开元初(713或714)遣使贡马。卒后,十六年(728)唐朝复立尉迟伏师为于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