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尊珠僧格
吐蕃佛教后宏期阿里地区译师。曾奉阿里王益西约命,率使团赴印度迎请大德阿底峡,因热病使者多病故,被迫中途返吐蕃。据《蒙藏佛教史》载,其由众多青年伴随赴印,抵印后向在超岩寺的阿底峡送了大量黄金,请其入藏传法,阿底峡不受,遂返吐蕃。绛求约继王位后,于宋庆历二年(1042)复派纳措译师赴印迎阿底峡来吐蕃,时他正在印度学习,遂助纳措迎阿底峡,因精通梵文及印度语,为阿底峡所倚重。归途,至尼婆罗,遇害身亡。
吐蕃佛教后宏期阿里地区译师。曾奉阿里王益西约命,率使团赴印度迎请大德阿底峡,因热病使者多病故,被迫中途返吐蕃。据《蒙藏佛教史》载,其由众多青年伴随赴印,抵印后向在超岩寺的阿底峡送了大量黄金,请其入藏传法,阿底峡不受,遂返吐蕃。绛求约继王位后,于宋庆历二年(1042)复派纳措译师赴印迎阿底峡来吐蕃,时他正在印度学习,遂助纳措迎阿底峡,因精通梵文及印度语,为阿底峡所倚重。归途,至尼婆罗,遇害身亡。
?—约500南北朝时大阳蛮首领。字道进。大阳(今湖北京山北)人。为久居※大阳蛮的汉族。先世被北朝称之为岛夷。※桓诞之子,桓玄之孙。其父幼年时因祖父被杀而流入大阳蛮中,及长,被拥为蛮首,附北魏,屡任要职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与※撒拉内八工相对而言,清乾隆以来,指分布黄河以北的化隆(治今青海尖扎县北)撒拉族地区。详见“十三工”(8页)。
县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以县东北有赭色孤峰而得名。汉为辽西郡文成县地,先后有东胡、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辽于其地东部设高州,西部设松山州
古部落名。又称三苗、有苗。据《山海经·大荒北经》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是以※驩头为部落酋长。详见“三苗”(46页)。
书名。一作《边堠纪行》,简称《纪行》。张德辉撰。1卷。作者为真定史天泽幕僚,贵由汗二年(1247)应忽必烈之邀赴漠北,归后录其沿途亲身见闻,撰成此书。记大漠南北蒙古人风俗人情甚详。西方学者较重视此书的
东汉时烧当羌首领。※迷吾之子。章和元年(公元87年),因汉护羌校尉张纡背信杀害其父,遂联合烧当、当煎、当阗等羌,结盟,据大、小榆谷,起兵五千击陇西塞。永元元年(公元89年),遭护羌校尉邓训攻,舍大、小
又称南面官。契丹王朝对执掌境内汉人(包括渤海人)事务官吏的称呼。契丹建国后,辽太祖晚年征服渤海,太宗时又获燕云十六州,境内民族成份复杂,据《辽史·营卫志》称:“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
清代八旗组织之一。以察哈尔蒙古兵丁编立,由中央直辖。镇守京师、驻防参半。察哈尔部为漠南蒙古诸部落中最强盛者,系元朝嫡裔所属。后金天聪九年(1635),林丹汗之子额哲率部降后金。康熙十四年(1675),
元杂剧剧本。杨景贤创作。景贤,蒙古族,从姊夫姓杨,一字景言,号汝斋。居杭州。善弹琵琶及作谜语。对杂剧创作和舞台实践均有经验。曾创作《刘行首》、《西游记》、《玩红楼》、《天台梦》等杂剧18种,此剧本即其
解放前云南大理喜洲白族地区以严宝成、董澄农、杨炽东、尹辅臣四大资本家为代表并包括“八中家”和“十二小家”在内的资产阶级集团。多系封建地主或官僚出身,相互间多有密切的亲属关系。他们以下关和昆明为中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