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辽史拾遗

辽史拾遗

书名。清厉鹗撰。共24卷。初刻于乾隆八年(1743)。鹗,字太鸿,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作者引用史书、方志、碑刻等358种,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体例,竭生平之力,对《辽史》详加补注疏证。本纪部分则摘录原文,分段补注于下;志、传、国语解旧有者标其名目,补缀事实;新增者另立名目,下系“补”字。凡有异同,悉分析考证,缀以按语。国语解先后次第与目录有不合者,亦悉为厘正。又补辑辽境四至及风俗物产诸条于后。补注文字,皆注明出处。辽代遗闻坠典,因以大备,是阅读《辽史》的必备参考书。缺点是所引资料有舍详取略及疏漏等情况,又兰亭石刻之类,蔓延铺叙,殊为过滥。有《四库全书》本。道光二年(1822)振绮堂刻本、光绪元年(1875)江苏书局刻本等。

猜你喜欢

  • 达麻里别古部

    见“达密里部”(734页)。

  • 康瑞独宾

    门巴族宗桃风俗。一作“康瑞腔录”。门巴语音译,“康端”意为“同一祖宗的骨头”;“独宾”意为“怀”,“腔录”意为“黑”。门巴族对低贱骨头人的泛称。当地民间总称其“庶汞”即鬼人繁衍起来的后代,分指屯、沙些

  • 宣慰使

    官名。唐代始置。元和十四年(819),命杨于陵为淄、青十二州宣慰使。元置宣慰司,设宣慰使掌军民之务,分道总理郡县,行省有政令则为布告于下,郡县有所请则为上达于省,类似今地区一级机关之主官。有边陲军旅之

  • 东荆州蛮

    南北朝时东荆州地区诸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分布在今河南泌阳东南。北魏景明四年(503),族人樊素安举兵,称帝。正始元年(504),其弟樊秀安亦起事,后为左卫将军李崇等所平。其后裔大多与汉族融合。

  • 庆源郡女真国书碑

    碑石。金代修建佛寺以女真文字雕刻的功德题名碑,因原立于朝鲜咸镜北道庆源郡东原面禾洞佛寺,故名。现存汉城博物馆。碑身上部已残去一段,现存部分高约2米,宽约0.6米,厚约0.45米。四面皆刻女真字,字径2

  • 也松格碑

    蒙文古碑。又称《成吉思汗石》、《移相哥勒石》。蒙古汗国时期成吉思汗弟哈撒儿次子也松格立。是迄今已知刊有最古老蒙古文文献,对研究蒙古族历史、语言文字有极大价值的稀有文物。石高202厘米,宽74厘米,厚2

  • 海西兀者讨温千户所

    见“兀者托温千户所”(112页)。

  • 彭水蛮

    见“施州蛮”(1716页)。

  • 伊纳雅特喀喇玛特

    见“喀喇玛特和卓”(2209页)。

  •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书名。亦名《国朝耆献类征》,或称《耆献类征》。清李桓(1827—1891,湖南湘阴人)辑。720卷,附《国朝贤媛类征初编》12卷。光绪九年(1883)成书。辑天命元年(1616)至道光三十年(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