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斡尔语

达斡尔语

我国达斡尔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等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县。使用人数约有10万。内部有一定差别,分4个方言:布特哈方言、齐齐哈尔方言、海拉尔方言和塔城方言。其中布特哈方言具有代表性,保存固有特点较多,受其它语言影响较少,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的甘南县、讷河县、嫩江县、德都县、瑷玛县等地。达斡尔语的元音系统中包括短元音、长元音和复元音。央元音ə也有相对的长元音,这一点不同于土族语和东部裕固语,而与蒙古语相同。保存着元音和谐律。有成批的腭化辅音和唇化辅音,它们分别与非腭化辅音和非唇化辅音相对立,这是达斡尔语辅音系统的最大特点,也是不同于蒙古语族其它语言的重要特点。还有出现于音节末的复辅音。达斡尔语以x的形式保留着古代词首辅音h。有特点的复数附加成分-sul。名词的领格和宾格有共同的附加成分,同时宾格还有自己的专门附加成分。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有排除式“我们”和包括式“咱们”的区别。有专门的单数和复数第三人称代词i:n和a:n。动词陈述式有人称范畴,由主格人称代词变来的相应人称附加成分接缀于陈述式附加成分之后构成。在达斡尔语中单数第二人称命令式用动词词干表示,复数第二人称命令式则用专门附加成分-tu表示;第三人称允许式用附加成分一tγai,如强调其复数后边可再接复数附加成分-sul。具有以-:为标志的完成副动词,-γa:ne:/γə:ne为标志的目的副动词和-ma:k (ən) /-mə:k (ən)、-ma:rən/-mə:r为标志的临界副动词。它的假定副动词附加成分为古旧形式。词汇中语族同源词占半数以上,自己特有词约有20%,其余为与满一通古斯语族和突厥语族共有的词和几种来源的借词。达斡尔语是蒙古语族中与满一通古斯语族词汇方面最密切的语言,它不仅有一批与这个语族共有的词,而且还有不少后期从满语吸收的借词。在各种借词中汉语借词的数量较大,约占词汇量的10%左右。

猜你喜欢

  • 车臣默尔根哈屯

    ?—1756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达什达瓦妻。达什达瓦死后,代辖众。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率部众迎降。秋,阿睦尔撒纳举兵反清,因不堪凌虐,率众6千余人迁驻巴里坤,获车臣默尔根哈屯号,意

  • 海古水

    辽代河名。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东北海沟河。女真族完颜部发祥地。女真人本迁徙无常,至献祖完颜绥可时乃徙居海古水旁,耕垦树艺,始筑室,有栋宇之制。自是以此为根据地,迅速强大起来。

  • 牂牁郡

    见“牂柯郡”(1960页)。

  • 哈喇忽剌

    ?—1634明末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又称呼图克图哈喇忽剌或呼达该图哈喇呼勒,号多克辛诺颜或赛音诺颜。出身于绰罗斯家族。布拉台吉之子。明万历十五年(1587),与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噶斯联兵击退喀尔喀蒙

  • 诺苏

    部分彝族的自称。 “诺”意为“黑”,“苏”意为“人”,亦含有“黑色”、“主体”、“强大”的意思。主要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所属各县及泸定、九龙、石棉、汉源等县。汉族和其他民族称其为黑彝。详见“彝族

  • 和夷

    古族名。今哈尼族。《禹贡·梁州》下说:“蔡、蒙旅平,和夷底绩。”北宋苏轼《东坡书传》说:“和夷,西南夷名也。”南宋毛晃《禹贡指南·和夷底绩》下说:“和夷,西南夷。”清代胡渭《禹贡锥指》说:“和夷,涐水

  • 图合木起义

    清末蒙古族反封建起义。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右前旗图合木一带蒙古群众在刚布、桑布兄弟领导下,发动反抗札萨克王公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时俄军入侵东北,清军纷纷溃散,起义群众从溃败的清

  • 乌雅束

    1061—1113金康宗。字毛路完。女真完颜部人。金世祖※劾里钵长子。辽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金穆宗卒,以世祖嫡长子承袭节度使,继任联盟长。翌年,以高丽来伐,使石适欢破之。为向苏滨水(今大绥芬河

  • 者线蒙庆甸军民总管府

    元代土司名。至顺二年(1331),与八百等处宣慰司同时建置,其地当在八百媳妇国境内。“者线”可能是“景线”,原为八百媳妇国政治中心所在地,八百媳妇国(兰那国)迁都景迈(清迈)后,景线即建为府。为傣(泰

  • 启运书院

    清代呼和浩特早期的官学。雍正元年(1723)建立。地址在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柴火市街。是教育蒙古贵族子弟的学校,除学习满、蒙、汉语文外,兼学骑射,以造就文武兼备的人材。学生结业后,选拔通晓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