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迷鲁

迷鲁

景颇族载瓦语音译,意为“抢妻”。景颇族过去盛行的一种古老缔婚方式。解放前云南某些少数民族仍保留这种习俗。抢婚必须先卜卦,如男方看中某个姑娘,便设法接近她,偷取她身上一件东西,诸如纺轮、挂袋、头帕等物,将偷来的东西请巫师打卦,如果“卜合”,就请来媒人择定抢婚日子。抢婚之日,由媒人带领几个由男方请来的小伙子悄悄埋伏在姑娘村子附近,然后请人把姑娘骗出,采取突然袭击方式把姑娘劫走。姑娘被抢到男方村口时,便鸣火枪示意,男家立即派人到村边迎接,并派人带上礼物通知姑娘父母。若女家同意,便立即议定聘礼。如女方父母拒不同意,就只好作罢,但此种情况较少。一般是女方父母获悉女儿被抢后,便通知姑娘舅舅和邻近亲朋前往男家参加婚礼。抢婚原为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一种产物,但直到解放前夕,他们认为“送上门的妻子,不如抢来的妻子吉利”,已把古老的抢婚习俗当作一种宗教仪式进行。

猜你喜欢

  • 王苴颠

    即“王嵯巅”(211页)。

  • 可敦

    鲜卑语音译。亦作恪尊、可孙、可贺敦、哈屯、合屯、哈敦等。“皇后”之意。对可汗之妻的称呼。源于东胡语,后被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和蒙古等阿尔泰语系的许多语言继承。刻于太平真君四年(443)的《嘎仙

  • 杨杰

    1889—1949近代军事学家。又名漱石,字耿光。云南大理人。母白族,父汉族。自幼喜好兵书,稍长即钻研《孙子兵法》,立志从戎。清末入敷文书院,后至昆明,入云南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北洋保定武备学

  • 吉林摩崖

    刻石题记。亦称阿什哈达摩崖。位于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为明代两摩崖文字刻石。第一刻石刻于断崖绝壁上,坐北朝南,其下临江。刻石范围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第二刻石在第一刻石西3

  • 巴隆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西右翼后旗”(1453页)。

  • 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

    见“肆叶护可汗”(2355页)。

  • 土默特部总传

    书编名。见“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1671页)。

  • 傜僮传

    书名。广西少数民族风俗志。1卷。清诸匡鼎(字虎男,号桔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汉族)撰。“傜僮”,为广西少数民族之泛称。内分3部分:首记瑶族风俗,如衣饰、房屋、饮食、瑶刀、战法、乐器、刻木、种类等;次

  • 札萨克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旗

    见“杜尔伯特部左翼汗旗”(962页)。

  • ?子布

    古代壮族纺织品。亦称葛布、都布、都洛布。主要产于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民间。以苎麻为原料,先把苧麻纺为极细的纱线,再将纱线织成布。有花纹者,谓之“花��”,轻凉离汗,适于夏季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