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都掌蛮

都掌蛮

古族名。又作大坝都掌、山都掌。其族称始见于元代。属古夜郎国少数民族之后裔。分布在四川行省之戎州(包括今四川兴文、珙县、高县、筠连、长宁、江安、纳溪等地)。分为19个族系。贵铜鼓。首领击铜鼓于高山,其众闻声而至。有椎髻、凿齿等风俗,善飞枪,联松枝为盾牌以自蔽。元至元十三年(1276),以昝顺为蛮夷部宣抚,诏谕首领得赖、阿当归附,授以千户。十四年,与罗计、豕鹅诸部举兵反元,后受招谕归降。泸州西南番蛮王阿永及筠连、腾串等处诸部亦来附。十五年,又命西川行枢密院昝顺招诱都掌蛮夷及其属百余人内附,以其长阿永为西南番蛮安抚使,得兰纽为都掌蛮安抚使,赐虎符。十七年(1280),得兰纽入觐,授大坝都总管。二十年,又举兵反元,后得兰纽等10余人俱被俘斩。二十二年,与蚁子、乌蒙诸蛮等降。其地改为戎州。明永乐、隆庆、万历时期,时有反叛。万历元年(1573),明军镇压该族起义,俘其首领,获铜鼓90余面。嗣后不见记载。其多与今彝、苗、布依等民族融合。

猜你喜欢

  • 敦多布多尔济

    ?—1743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罗郡王噶勒丹多尔济长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父死,袭札萨克多罗郡王。三十四年(1695),赴京朝贡,赐冠服、银币

  • 张北县

    县名。在河北省西北部。清初为内务府太仆寺及察哈尔牧场。雍正三年(1725)以其地渐次招垦,外来垦户日多,置张家口理事同知厅,隶直隶口北道。光绪间(1875—1908)改为抚民同知,移治口外旧兴和城。1

  • 扬烈舞

    清代宫廷歌舞,为“庆隆舞”之武舞。源自满族民间歌舞※“空齐舞”。一般在除夕、上元节高跷、骑假马。假马以竹作马头、马尾,以彩缯饰之,如戏中假马。有人涂面,身著黑皮,作野兽状,奋力跳跃。旁有人持红油簸箕,

  • 二十二史

    见“二十四史”(6页)。

  • 賨民

    见“板楯蛮”(1294页),“賨”(2294页)。

  • 珲春厅

    地区名。珲春古作浑蠢,一作乌春,女真语“透彻”意,地以水名,今为县名、城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南部。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即今珲春县。辖域东西250余里,南北300余里。东、南界俄罗斯东海滨省,西

  • 碎叶水

    西域古河名。见《新唐书·地理志》。《大唐西域记》作素叶水。《元朝秘史》作垂河。《长春真人西游记》作吹没辇。清《西域图志》作吹郭勒。《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作吹河。即今中亚楚河。

  • 宣慰司架阁管勾

    官名。为宣慰使属员。元代置,秩正九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 什和勒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称什扈尔伯克、石笏尔伯克,什瑚尔伯克、沙虎勒伯克。维吾尔语。职司掌管驿馆的粮食、草料等杂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

  • ①北方古族名。亦作翟,因狄人主要居住在北方,故又称“北狄”或“北翟”。一说狄即商代之鬼方、周代之“��狁”。史载,周族先祖不膹、公刘等居于“戎、狄之间”。《毛诗故训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