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寅勒
蒙古语音译,意为“营”。古代蒙古社会中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游牧方式。该家庭只包括二、三代人,通常由一家成员及若干帐幕与幌车组成单独营地进行游牧。随着游牧经济的发展,牲畜数量的增长,个体家单独活动能力的加强,内部阶级分化的加剧,私有经济愈益普遍,上至贵族首领,下至亲兵及属民,都有各自数量不等的帐幕、幌车、牲畜等,这种个体游牧方式遂逐渐占据优势,最终取代了以往的※“古列延”集体游牧方式。
蒙古语音译,意为“营”。古代蒙古社会中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游牧方式。该家庭只包括二、三代人,通常由一家成员及若干帐幕与幌车组成单独营地进行游牧。随着游牧经济的发展,牲畜数量的增长,个体家单独活动能力的加强,内部阶级分化的加剧,私有经济愈益普遍,上至贵族首领,下至亲兵及属民,都有各自数量不等的帐幕、幌车、牲畜等,这种个体游牧方式遂逐渐占据优势,最终取代了以往的※“古列延”集体游牧方式。
?—1684绰号羊胡子。清康熙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琼山县人。黎族。康熙十六年(1677),曾与琼山县黎族首领那义、那嘎等聚众反抗官府。翌年失败后,带领部分群众转入深山,积蓄力量,伺机再起。二十年(1
见“普剌”(2289页)。
亦称布主。壮语音译,意为“主户”、“主人”。唐宋时邕州羁縻州地区土民对土官的总称,包括知州、权州、监州、知县、知峒、同发遣、权发遣等。因拥有辖区内全部土地、山林、河流及土民,故称。土民依附在“沟主”的
清代蒙古阿拉特(平民)向封建领主缴纳的一种赋税。在蒙古地区,封建领主对其领地的牧场和牧地享有支配权,除优先占有水草丰饶的最好牧场,供自己饲养放牧外,将其余牧场分给所属阿拉特使用,阿拉特除按规定向领主缴
清代西藏地方噶伦官员间夺权斗争,藏史著名战役。雍正五年(1727),首席噶伦※康济鼐被※阿尔布巴等人杀害后,噶伦※颇罗鼐赴阿里等地征调援军,为康济鼐复仇。后藏代琫江洛金巴,昂仁地区之努玛瓦及阿里康济鼐
古族名。又作打牙革老。明代至民国间对部分※仡佬族之称呼。以有凿去牙齿之习俗得名。一说以女子将嫁先打去二齿以防折损夫家,一说为了美观。另论双亲死,子媳各去二齿投棺中以示诀别。主要分布在黔西、平远(今贵州
鄂伦春族冬装皮袍、皮袄的统称。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大、小兴安岭地区。以5—7张秋冬季长毛狍皮制成,极保暖御寒,可穿3年。也以鹿、犴毛皮制之,可穿4年。毛磨掉后可作春秋夹衣穿,又可穿3年。缝做一件,需3
渤海王国官员。大玄锡(871—893年在位)为王前期,官政堂省孔目。玄锡为答谢杨成规聘日时日方许就市交易,并谢日方将海上遇风漂着其地的渤海朝唐使门孙宰等资送回国,于唐乾符三年(日本贞观十八年,876)
?—429北魏大臣。其先祖世高,汉时以西域安息王侍子入洛阳。历魏晋,避乱辽东,故史称辽东胡人。前燕殿中郎将安屈子。随父友公孙眷经商,见拓跋珪有济世之才,遂侍。登国(386—396)初,频使后燕,称旨,
?—1823清朝将领。索伦人。姓鄂拉氏。隶布特哈镶黄旗。乾隆(1736—1795)末从征台湾,赏花翎,补副总管。嘉庆二年(1797),率索伦兵参与镇压川、陕、楚三省白莲教起义,寻授副都统衔,赐号博起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