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骨打

阿骨打

1068—1123

大金国创建者。又名完颜旻,生女真完颜部人。金世祖劾里钵次子。幼年好弓矢,善射,深受父爱。稍长,能号令诸军。后因战获麻产有功,受辽命为详稳(诸官府监治长官)。辅佐肃宗、穆宗、康宗时,不仅战功卓著,且很懂得治世制驭之道,穆宗取消都部长和各部不得擅制牌号,使女真诸部号令统一,是其启之;康宗时提出免征灾民三年租赋,闻者感泣,远近归心。辽天庆三年(1113),兄康宗乌雅束死,袭位为生女真诸部都勃极烈(总治官名,相当宰相)。深知辽有害己之意,在统一邻近女真诸部的同时,继续发展生产,练兵牧马,增强实力,借女真人苦于捕海东青之役,于次年擒辽障鹰官,起兵反辽。九月,进军宁江州(治今吉林省扶余县东南小城子古城),率兵2500人,渡来流水(今拉林河)。战前建奖惩之制,鼓励将士同心尽力,凡有功者,奴婢部曲释为良,庶人官之,有官者叙进,苟违誓言,则身死梃下,家属无赦。十月一日克宁江州城。为争取辽统治下渤海人的支持,提出“女直、渤海本同一家”。以氏族部落为基础,建立※猛安谋克组织,更增强了部队作战能力。十一月,大败辽军于出河店(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茂兴南古城)。拥兵万人,为契丹人所惧。五年(1115)正月,称帝,建国号大金,改元收国,以部名完颜(汉译“王”之意)为姓。七月,把存在于生女真大联盟时期的都孛堇、国相、孛堇议事会,改组为由皇室、宗室四人参加辅佐他的最高权力机构勃极烈制度。继取辽黄龙府(治今吉林省农安县),破辽天祚帝的10万亲征军。收国二年(1116),派斡鲁等率军攻杀渤海人高永昌,据有辽东诸州县。为巩固对新占领地的统治,诏除辽法,省税赋,居民皆编置猛安谋克。至此,系辽籍女真(即熟女真)和多数渤海人,均统一于其治下。被尊为“大圣皇帝”。天辅三年(1119),与北宋结盟共同灭辽,颁行完颜希尹创制的女真字。四年,攻克辽上京临潢府(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六年,取辽中京(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南京(亦称燕京,今北京市)。翌年,西逐辽天祚帝,屡获胜。在返金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南白城)途中病逝,享年56。他自起兵凡10年,“算无遗策,兵无留行”,为统一女真,建立大金国,开发东北疆域,皆建有功勋,为女真族的民族英雄。原葬金上京宫城西南,天会十三年(1135),改葬和陵(今黑龙江宾县西南胡凯山),贞元三年(1155),迁葬今北京市西南大房山,称睿陵。天会三年谥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统五年(1145),增谥应乾兴运昭德定功睿神庄孝仁明大圣武元皇帝。

猜你喜欢

  • 阿加尼

    ※僜人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传说为金身。初与动物为伍,降服野兽。又劈山开地,战胜洪水,迎来太阳。发明了种植,创造了三石灶、石锅。反映了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及与大自然顽强斗争的情景。

  • 奉国将军

    爵名。清宗室中爵位之一。分一、二、三等。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时初创九等封爵。居末。顺治六年(1649),列爵十等,居九。十年(1653),列爵十二等,居十一。乾隆十三年(1748),终定封

  • 木叶山

    传说中契丹民族发源地。位于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和潢河(今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之间。相传古时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

  • 伊斯哈克拜克

    1902—1949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领导人之一。又译伊斯哈克伯克,全名伊斯哈克拜克·穆依诺夫。新疆乌恰县人,柯尔克孜族。幼时就学于经文学校。16岁被荐举为部落伯克。1925年应募至边卡

  • 感木鲁

    见“哈密”(1630页)。

  • 有泰

    ?—1910清朝大臣。字梦琴。蒙古正黄旗人。卓特氏。大学士※富俊之孙,驻藏大臣※升泰之弟。初为监生。同治四年(1865),考取额外蒙古协修官。光绪二十一年(1895),官江苏常州知府。二十七年(190

  • 王马

    ?—1337元至顺至元间黎族人民起义领袖。海南岛琼山县人。因不堪忍受元朝地方官府在黎族地区的苛扰,于至顺二年(1331),在琼山竖旗聚众,号召黎族人民奋起反抗。与同期起事的王官福、王六县、王周等相呼应

  • 尚思罗

    ?—842吐蕃国相。唐会昌二年(842)达磨赞普被臣下所杀,吐蕃诸王子争权交兵时驻守渭州为帅,与乘机欲自立赞普的落门川讨击使论恐热相对立,与论恐热战于薄寒山,兵败,集合苏毗、吐谷浑、羊同兵8万保洮河自

  • 从江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唐置羁縻溪洞福禄州,属融州。宋置从州,属融州。后置羁縻允州,在从州东。又在州东北置安口县,元置允州等处、福水州、六龙图三长官司,属新添葛蛮安抚司;又置福禄永从军民长官司,西山大洞

  • 鲁布衙门

    驻藏大臣衙门别称。位于拉萨大昭寺以西,为驻藏大臣衙门和兵营地。因衙门前有石狮一对,藏人俗称其为“夺僧格”。咸丰七年(1857),藏中不靖,将离城较远之北郊扎什城驻藏大臣衙门及兵营移至拉萨城,官兵在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