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启西

马启西

1857—1914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派的创始人。原名春生,字公惠,号慈祥,经名叶海亚,道号“西极园”。甘肃临潭汪家咀人。回族。父马元,为阿訇,幼承家学,入私塾,攻读儒学,由拔贡而中秀才。原系“花寺”门宦教徒,精心研究伊斯兰教译著。光绪十七年(1891),在家乡西凤山下设私塾授徒,讲授儒家经典与伊斯兰教汉文经学著作《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录》、《归真总义》等,二十四年(1898),在旧城达子沟拱北,开设经堂,专门讲授伊斯兰教学理著作。二十七年(1901)脱离旧派,劝导教德经商务农,开拓洮水游荒漠地,正式成立道堂,并移居道堂过集体生活,共同劳动经营,逐渐形成为“宗教公社”。主张把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用中国传统文化阐扬伊斯兰教的义理;提倡发展汉语文教学的教育事业,使穆斯林积报学习 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建立一种穆斯林经济实体,即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穆斯林宗教公社。深得贫苦信徒拥护,遂成一派。因屡遭门宦势力和清政府迫害,后流亡中亚、新疆等地。宣统元年(1909),返临潭,将所传教派正式命名为“西道堂”。辛亥革命后,主张移风易俗,倡导男子剪发辫,反对女子裹足。河湟、逃岷地区的回、撒拉、保安等族群众纷纷加入,遂引起其他教派、门宦嫉妒和仇视。民国三年(1914)马安良受清帝臣僚长庚指派,以镇压白朗义军为名,诬其勾结白朗,杀害旧城回、汉良民,于7月11日(闰五月十九日),以大军包围西道堂,将其与兄弟子侄及教徒17人杀害。

猜你喜欢

  • 白倭泥

    参见“黑倭泥”(2228页)。

  • 阿昌语

    我国阿昌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使用人口2.7万左右。阿昌语有方言差别。分陇川、潞西、梁河3个方言。不同方

  • 犀纰

    参见“锡伯族”(2364页)。

  • 红头屿

    即“谈马颜”(1956页)。

  • 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

    碑名。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弘历为纪念平定阿睦尔撒纳之乱而撰。铭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记叙出兵征讨缘起及安定局势方略。是研究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重要史料。原碑存承德普宁寺。

  • 苏莫遮

    古代乐舞。流行于今新疆一带。又名浑脱舞。苏莫遮(同音异译有苏摩遮、苏幕遮、飒磨遮等)、浑脱,系用黑羊毛制成的一种毡帽,因舞蹈者所戴而得名。并有“苏莫遮”乐曲。其形式多样,有成群结队的大型音乐舞蹈,旗鼓

  • 从江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唐置羁縻溪洞福禄州,属融州。宋置从州,属融州。后置羁縻允州,在从州东。又在州东北置安口县,元置允州等处、福水州、六龙图三长官司,属新添葛蛮安抚司;又置福禄永从军民长官司,西山大洞

  • 西燕威皇帝

    见“慕容冲”(2435页)。

  • 献陵

    ①西夏惠宗李秉常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②金穆宗(追谥)完颜盈歌(杨割)陵墓。皇统四年(1144)命名。原在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

  • 大宅颂碑

    即《六合坚固大宅颂碑》 (3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