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龙城

龙城

①匈奴人举行祭祀之处。又作茏城、龙庭。其地史载不详。《史记》索隐引崔浩语:“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匈奴俗,每岁有三龙祠,五月,大会于龙城,祭祖先、天地、鬼神,南单于附汉后,兼祀汉帝,同时,会诸部,议国事,并赛马和骆驼为娱乐。 ②地名。又作和龙、龙都。即今辽宁朝阳市。东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前燕国君慕容皝命阳裕、唐柱等于柳城北、龙山西筑城,建宫阙,号和龙宫,遂改柳城为龙城县。次年(一作同年)自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迁都于此。穆帝永和八年(352),慕容袞徙都于蓟(今北京西南)后,建留台于此。安帝隆安元年(397),后燕慕容宝为北魏所败,退出中山(今河北定县),改都于此。慕容熙即位后,役民夫2万,大筑龙腾苑,广袤10余里,起景云山于苑内,基广500步,峰高17丈。又建逍遥宫、甘露殿,连房数百,观阁相交。凿天河渠,引水入宫,并开曲光海、清凉池供逸乐。义熙三年(407),于此被慕容云(高云)所杀。五年,云被弑,冯跋于此建北燕。

猜你喜欢

  • 情塔

    哈尼族他称。自称毫泥、黑泥。见于民国《新平县志》、《墨江县志稿》。分布在云南省哀牢山西麓新平县地区和墨江县境内。参见“哈尼族”(1633页)。

  • 西丁零

    丁零之一部。三国时,游牧于今新疆西北额尔齐斯河及阿尔泰山、塔城一带。南接乌孙、车师,西南邻康居,史称西丁零。或谓西丁零为北丁零西迁者。有胜兵6万人,随水草而牧畜,出名鼠皮、白昆子、青昆子皮。参见“丁零

  • 玛木特玉素布

    ?—1676托钵僧。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一译穆罕默特·优素甫。又称麻札尔帕夏(王)。※玛木特·额敏和卓长子。原籍撒马尔罕达合比德村人。早年到过麦加和欧洲。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徙居喀什噶尔(

  • 乌珠穆沁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部。牧地约当今西乌珠穆沁旗。元属上都路。明代,成吉思汗后裔图鲁博罗特由杭爱山迁此,其孙翁衮都喇尔始号所部曰乌珠穆沁。初属察哈尔林丹汗,后迁牧喀尔喀。崇德二

  • 合亩制

    汉语意译。黎语称“纹茂”,意为“家族”;一般又称“翁堂打”、“翁堂沃工”,即“大家的田”、“大家一起做工”之意。解放前海南岛保亭、乐东、白沙3县交界的黎族地区保留的一种原始家族公社残余组织。解放前夕人

  • 纥石烈胡失门

    ?—1223金朝大臣。上京路(今黑龙江阿城)猛安人。女真族。纥石烈氏。章宗明昌五年(1194)进士。历任尚书省令史、中都路支度判官、河北东路都勾判官、翰林直学士、大理卿、右谏议大夫。宣宗兴定二年(12

  • 赛音库蒙

    蒙古语音译,意为“上等人”、“贵人”、“善人”。或译为赛音洪。蒙古社会平民阶级中的上等户。这个阶级实际上是属于小封建主阶级,其家道殷富,拥有奴仆和大量牲畜。必须向所属封建领主承担赋税,但在经济上剥削贫

  • 佛尔们卫

    见“甫门卫”(1047页)。

  • 里社制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制度。为坊里制和社制的合称。 “坊”指城关中的基层行政设施※“隅”和※“坊”,“里”指农村中的基层行政设施“乡”和※“都”;“社制”指农村中专督农事的※“社”。参见“坊里制”(960页

  • 七角井细石器遗址

    位于今新疆哈密县七角井盆地七角井村东600米处。范围约6000平方米,各种典型细石器与石核石器、石片石器共存。未见陶器。从石核、细石叶和以细石叶加工成的镞、钻形制看,与我国华北地区所出同类器物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