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之巽
【生卒】:1160—1221
【介绍】:
宋潼川府中江人,字先之。从父受《小戴礼》,笃信而质行。教授于广汉王氏塾,郡守常率诸生往从听讲。于历代史书,凡数四校雠,尤精当代故实及天文、地理、字书。有《诸经讲义》、《中庸口义》、《通鉴类》、《国典》。
【生卒】:1160—1221
【介绍】:
宋潼川府中江人,字先之。从父受《小戴礼》,笃信而质行。教授于广汉王氏塾,郡守常率诸生往从听讲。于历代史书,凡数四校雠,尤精当代故实及天文、地理、字书。有《诸经讲义》、《中庸口义》、《通鉴类》、《国典》。
淄川(今山东淄博西南)人。官文选郎中,曾佐吏部尚书陆光祖澄清吏治。因推荐万国钦、饶伸,被斥为民。【生卒】:1539—1603【介绍】:明山东淄川人,字子修,号秋澄。隆庆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万历间为吏
【介绍】:明河南叶县人,字仲容。焦宏弟。正统四年进士。授崇德知县,喜与诸生讲论经史,莅政有方。景泰时以考最擢湖广道监察御史,迁陕西布政司参政,卒官。
【生卒】:1753——1818字渊如。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晚期进士。授编修,充三通馆校理。历官刑部郎中、山东兖沂曹济道、按察使、督粮道至布政使,屡督河工。研究经、史、文字、音训诸学,主讲浙江诂经
【生卒】:?—413【介绍】:东晋琅邪阳都人。初为桓玄参军平西军事。后从刘裕讨玄,拜辅国将军。徐道覆进逼京师,长民率众入卫。累迁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裕讨刘毅,以长民监太尉留府事。骄纵贪侈,不恤政事。
【生卒】:709—816【介绍】:唐僧。太原文水人,俗姓武。武则天侄孙。七岁应童子举。十三岁从宦,旋升太子通事舍人。玄宗开元间,参荷泽神会,得为执侍,会传其法要。后住庐州浮槎寺,览《大藏经》。代宗大历
【生卒】:?-949河阳(治今山西永济)人。后晋高祖即位,拜客省使、宣徽使。出帝时曾于郓州大破契丹兵,任为兖州节度使,又平定杨光远叛乱,以功加同平章事,后与杜重威出师河北,同降契丹。后汉建立,他移镇河
【生卒】:?-583字文若,谨子。娶宇文泰女。起家员外散骑常侍。北周初,为右宫伯。与宇文护共立武帝。受帝信任,掌领禁军。遭护忌,转小司徒。帝亲政,出为安州总管,有大事遣使问策。平齐后为豫州总管,甚得民
巨子。勤奋好学,年五十,常去太学受课。贞元二年自睦王府长史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后坐事贬为昭州司马。(,参见《新唐书》)【介绍】:唐陇西狄道人。李巨子。嗜学,年五十余,尚执经太学。德宗贞元初迁左金吾卫大
字汝勉,慈溪(今浙江镇海西北)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改任河南道御史。上疏言事,被贬余干典史。筑决堤数十丈,人称刘公堤。后为长沙同知、风阳知府。治行卓异。以忧归,卒。
【介绍】:见启民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