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白居易

白居易

【生卒】:722-846

字乐天,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喜进谏,又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忤权贵,贬江州司马。后历任忠、杭、苏三州刺史,河南尹、太子少傅。致仕后常与僧如满交往,自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参见《新唐书》)


【生卒】:772—846

【介绍】:

唐华州下邽人,祖籍太原,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季庚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时,历迁翰林学士、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居易首上疏,请亟捕凶手。以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穆宗长庆初,累擢中书舍人,乞外任,为杭州刺史,筑堤捍钱塘湖,溉田千顷。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复除苏州刺史。文宗立,入为秘书监,迁刑部侍郎。大和三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遂居洛阳。晚年奉佛,以诗酒自娱。武宗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工诗,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文与元稹齐名,世号“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又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等。


【生卒】:772—846

【介绍】:

唐华州下邽人,祖籍太原,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季庚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时,历迁翰林学士、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居易首上疏,请亟捕凶手。以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穆宗长庆初,累擢中书舍人,乞外任,为杭州刺史,筑堤捍钱塘湖,溉田千顷。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复除苏州刺史。文宗立,入为秘书监,迁刑部侍郎。大和三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遂居洛阳。晚年奉佛,以诗酒自娱。武宗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工诗,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文与元稹齐名,世号“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又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等。


【生卒】:772—846

【介绍】:

唐华州下邽人,祖籍太原,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季庚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时,历迁翰林学士、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居易首上疏,请亟捕凶手。以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穆宗长庆初,累擢中书舍人,乞外任,为杭州刺史,筑堤捍钱塘湖,溉田千顷。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复除苏州刺史。文宗立,入为秘书监,迁刑部侍郎。大和三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遂居洛阳。晚年奉佛,以诗酒自娱。武宗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工诗,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文与元稹齐名,世号“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又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等。


猜你喜欢

  • 孙自一

    光山(今属河南)人。黄冈知县。张献忠破城,死。

  • 顾祖禹

    【生卒】:1624—1680【介绍】:明末清初江南无锡人,字复初,又字景范,侨寓常熟宛溪,学者称宛溪先生。以遗民自居,曾应徐乾学聘,修《一统志》,书成,力辞疏荐。精史地,所著《读史方舆纪要》,于每一地

  • 王政

    【生卒】:1073——1138本名南撒里,辰州熊岳(今辽宁熊岳城)人。初叛辽降金,授谋克。从定燕云,克滑州,以功授滑州安抚使,时,降州多反复,政不惧,从数骑入城,释放囚徒,开仓赈贫乏,州民喜悦,不复叛

  • 唐公房

    【介绍】:名或作公昉。西汉末汉中成固人。王莽居摄二年,为郡吏。传真人授以药服之,拔宅仙去。或云李八百居寒泉山时,公房曾师事之。

  • 王责

    战国末年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王翦子。秦王政时与其父同为秦将,举兵击楚,大败楚军。返击魏,魏王降,以魏地为郡县。后又率军与李信攻取燕国辽东,灭燕,攻代,虏代王嘉,灭赵。接着率兵南下灭齐。秦终于

  • 李珍

    【生卒】:?-761惠宣太子子,以范独子早夭,封嗣岐王。因其面貌极类玄宗,朱融与之友善,遂交结试都水使者崔昌十数人谋逆,企图以之为内应,事发,赐死。(,参见《新唐书》)

  • 袁甫

    字公胄,淮南(今安徽寿县)人。好学博通,与华谭齐名。历松滋令,累迁淮南国大农、郎中令。

  • 孔霸

    【介绍】:西汉人,字次儒。孔子后裔,孔延年子。治《尚书》,事夏侯胜。昭帝末年为博士。宣帝时拜太中大夫,授皇太子经,迁詹事,为高密相。元帝即位,拜太师,赐爵关内侯,号褒成君,给事中。为人谦逊,三让相位,

  • 昔儿吉思

    年幼时就随从铁木真出征回回、河西诸国。均有战功。窝阔台时,随从西征,在京兆府,平定亦来哈#的叛乱。深得忽必烈的宠爱。(122315)【介绍】:元人。幼从成吉思汗攻回回、河西诸国,俱有战功。又从拖雷西征

  • 李仁达

    【介绍】:五代光州人。仕闽,为元从都指挥使,十五年不迁职,遂反复叛乱。天德三年,谋杀王继昌,立神光寺僧卓岩明,旋杀岩明而自立,纳款于南唐,更名宏义。复更名宏达,叛南唐附后晋。南唐发兵攻之,乃更名达,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