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人物>阳休之

阳休之

【生卒】:509—582

【介绍】:

北齐右北平无终人,字子烈。好学能文,时人称“能赋能诗阳休之”。魏孝庄帝立,累迁太尉记室参军。节闵帝普泰中,与魏收等同修国史。后归高欢。东魏孝静帝武定二年,除中书侍郎,参掌诏命。历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大中正。文宣帝天保初,除散骑常侍。孝昭帝皇建初,尝访政术于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民患,为政教之先。后主天统初,为光禄卿,寻除吏部尚书。选用之人,时称才地俱允。武平初官尚书右仆射,领中书监。齐亡,入周,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除和州刺史。隋文帝开皇二年罢任。撰《幽州人物志》。


字子烈,右北平无终(今河北蓟县)人。解褐员外散骑侍郎。为贺拔胜长史。随胜奔梁。东魏初,还邺城。武定末,兼侍中。历事北齐数帝。博通经史,谦恭守法,受士人推重。累为显职。后主时,颇奉迎权贵,出言反复,受人讥议。武平六年,为尚书右仆射、领中书监。北齐亡,仕北周至和州刺史。隋开皇二年解职。卒于洛阳。(,参见《北史》)


【生卒】:509—582

【介绍】:

北齐右北平无终人,字子烈。好学能文,时人称“能赋能诗阳休之”。魏孝庄帝立,累迁太尉记室参军。节闵帝普泰中,与魏收等同修国史。后归高欢。东魏孝静帝武定二年,除中书侍郎,参掌诏命。历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大中正。文宣帝天保初,除散骑常侍。孝昭帝皇建初,尝访政术于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民患,为政教之先。后主天统初,为光禄卿,寻除吏部尚书。选用之人,时称才地俱允。武平初官尚书右仆射,领中书监。齐亡,入周,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除和州刺史。隋文帝开皇二年罢任。撰《幽州人物志》。


字子烈,右北平无终(今河北蓟县)人。解褐员外散骑侍郎。为贺拔胜长史。随胜奔梁。东魏初,还邺城。武定末,兼侍中。历事北齐数帝。博通经史,谦恭守法,受士人推重。累为显职。后主时,颇奉迎权贵,出言反复,受人讥议。武平六年,为尚书右仆射、领中书监。北齐亡,仕北周至和州刺史。隋开皇二年解职。卒于洛阳。(,参见《北史》)


【生卒】:509—582

【介绍】:

北齐右北平无终人,字子烈。好学能文,时人称“能赋能诗阳休之”。魏孝庄帝立,累迁太尉记室参军。节闵帝普泰中,与魏收等同修国史。后归高欢。东魏孝静帝武定二年,除中书侍郎,参掌诏命。历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大中正。文宣帝天保初,除散骑常侍。孝昭帝皇建初,尝访政术于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民患,为政教之先。后主天统初,为光禄卿,寻除吏部尚书。选用之人,时称才地俱允。武平初官尚书右仆射,领中书监。齐亡,入周,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除和州刺史。隋文帝开皇二年罢任。撰《幽州人物志》。


猜你喜欢

  • 毕亨

    【生卒】:1420—1488【介绍】:明河南洛阳人,字文康。景泰五年进士。授南京陕西道监察御史,天顺间历福州知府,以廉能称。迁应天府尹,在任以省事节费为先。成化中,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兼督浙西财赋,

  • 弘恭

    西汉沛(郡治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青年时被处腐刑,为中黄门,不久选为中尚书。宣帝为加强皇权,任用宦官典掌机要,他被任为中书令。明习法令,善为奏请,长期在内朝专权,凡不附己者,加以排挤打击,以至丞相、御

  • 袁永基

    【介绍】:明河南汝阳人。世袭汝宁所千户。崇祯末,李自成军克汝宁时,拒战死。

  • 张英麟

    【生卒】:1838——1925字振卿。山东历城(今济南)人。同治进士。官历内阁学士、吏部侍郎、都统至都御史。先后主持福建、云南乡试,督奉天、顺天学政,充经筵讲官,会试副总裁。主张旧法可整饬不可更改。由

  • 汤氏女

    奉天(今属辽宁)人。有娼家迫其为妓女,历尽折磨,终不从,自杀。

  • 刘淑

    字仲承,河间乐成(今河北献县)人。精通《五经》,隐居讲学,有生徒数百。桓帝时举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拜议郎,官至虎贲中郎将。曾上书建议抑制宦官势力。灵帝初,宦官诬称他与窦武通谋,下狱自杀,为当时名

  • 唐贵

    【介绍】:明常州府武进人,字用思。唐顺之祖。家贫,事亲至孝。弘治三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奉命稽核两广仓庾,诸欠悉清,民亦称便。旋乞归。

  • 王纬

    【生卒】:728-798字文卿,太原(今属山西)人。举明经,又书判入第,授长安尉。后官至检校工部尚书。性勤俭,历官清洁,而伤于苛碎,还喜用削刻之吏。(,参见《新唐书》)【介绍】:唐并州太原人,字文卿。

  • 尹民兴

    字宣子,崇祯初进士。历知宁国、泾二县,除奸革蠹,有神明之称。南京失守,与赵初浣等据泾县城拒守。清兵破城,逃走。唐王用为御史,事败归乡,卒于家。【介绍】:明温州府平阳人,字宣子。崇祯元年进士,历知宁国、

  • 伍贞

    【介绍】:明庐州府无为人。性孝友,好学,乐施与。有《陇耕野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