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俗赋

俗赋

文体名。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郑振铎称为俗赋(《中国俗文学史》)。其特点有四:一、基本上是叙事文学;二、大量运用问答对话;三、带有诙谐嘲戏的性质;四、大体上是散文,句式参差不齐,押韵不严,也有全篇用五言的。现已发现的俗赋作品有:《晏子赋》一篇、《韩朋赋》一篇、《燕子赋》二篇(一篇为散体,一篇为五言诗体)、《书》(以上作品内容均详后各条)、《茶酒论》、《孔子项托相问书》等,这些赋大多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情节比较生动、曲折,它们显然吸收了小说和寓言的写法,这对赋体的功能是一个极大的开拓。它们的语言以散为主,但力求疏散中有整饬,特别注意吸收民间口语、日常俗语,使作品充满生活气息,显得生动活泼而富于情趣。它的情调以幽默、诙谐为主,然寓庄于谐,并不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和知识的追求。俗赋常用的对问形式,早在先秦宋玉的赋作(如《风赋》等)便已有之;其寓言性质,可追溯至《庄子》;其诙谐幽默作风,特别是它们的大量吸收口语,与王褒《僮约》、曹植《鹞雀赋》、左思《白发赋》、袁淑《鸡九锡文》、《驴山公九锡文》等一脉相承;它的类似小说的情节,说明它与小说存在着渊源关系。赋与变文也有一定的关系,变文中常采用四、六言句式,与俗赋比较接近。上述俗赋作品除个别作品产生时代有争议(如《韩朋赋》)外,一般都可确定为唐五代作品。它们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在辞赋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俗赋代表着赋向俗文学发展的一流,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 一点

    ①指文字、图画的一笔。白居易《三谣·素屏谣》:“吾不会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亦全白。”②犹一滴。李白《寄远十一首》之六:“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③犹一片。戴叔伦《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

  • 上官游韶

    【介绍】:见上官仪。

  • 祝元膺

    【介绍】:唐代诗人。元,一作天或无,误。润州句容(今属江苏)人,郡望鲁郡(治今山东曲阜)。生卒年不详。宝历二年(826),与丘上卿等游舒州。举进士不第,后不复应举。与段成式有交往。能诗。张为《诗人主客

  • 崔玄童

    【介绍】:唐代诗人。童,又作同。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生卒年不详。武后神功元年(697)绝伦科及第。曾任司封郎中。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在刑部侍郎任。后出为徐州刺史,相州刺史。《全唐诗》存诗一首

  • 青钱学士

    【介绍】:见张鹭。

  • 陈文亮

    【介绍】:五代时人。闽(今福建福州)人。少为浮屠,后入闽中王氏幕下,遇害。《全唐诗补编·续拾》存诗1首、残句4句。

  • 饮水

    晋邓攸为吴郡太守,赴任时,自带粮食,不受俸禄,只喝当地的水。在郡时政治清明,刑罚适正,为一时良守。见《晋书·邓攸传》。后因以“饮水”谓官吏清廉。韦应物《任洛阳丞请告一首》:“折腰非吾事,饮水非吾贫。”

  • 荷裳

    见“荷衣”。

  • 初至崖口

    【介绍】:宋之问作。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流放岭南途中所作。诗人身处于山水之间,一时为大自然壮观的景象所感召,内心渐趋开朗,但贬谪之苦最终仍无法排遣,“群峰暗将夕”一语正是这种情感的意象化。此诗风格有谢灵运

  • 渔舟火影寒归浦,驿路铃声夜过山

    【介绍】:杜荀鹤《秋宿临江驿》腹联。上句写归宿之迟,下句写晨行之早,从渔舟火影、驿路铃声之中看出诗人行旅之艰辛。从视觉写、从听觉写,文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