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元和体

元和体

诗文风格。元和(806—820)是唐宪宗年号。原指元稹白居易等人的诗风,《新唐书·元稹传》:“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元和体”,自注云:“元、白诸公”。且当时文人仿效元白相酬唱之长篇排律杂体诗,也称为“元和诗体”(见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上令狐相公诗启》)。李肇《国史补》云:“元和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则指元和以来流行的各种新体诗文,已非《新唐书》和《沧浪诗话》所谓元白诸公所能尽之。

指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诗歌体式、风尚,其指称对象或有不同认识。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云:“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其《上令狐相公诗启》又云:“江湖间多新进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仿效,而又从而失之,遂至于支离褊浅之词,皆目为元和诗体。”此之谓元白之赠答律体及杂体以及时人之仿作为元和体。《旧唐书·元稹传》沿袭此说:“(稹)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张洎张司业诗集序》则云:“元和中,公及元丞相、白乐天孟东野歌词,天下宗匠,谓之元和体。”主要指称对象为元白诸人之新乐府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沿用:“籍性狷急,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元和中与白乐天、孟东野相酬唱,天下宗之,谓之‘元和体’云。”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亦云:“元和体:元白诸公。”唐李肇《唐国史补》则云:“元和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其所谓元和体已不限于元白,还包括韩孟;也不止于元和年间诗,后人师之亦可谓元和体。唐诗发展到中唐而大变,白居易《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云:“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今人所谓之元和体主要沿袭李肇之所称。

猜你喜欢

  • 来鹏诗

    诗集。唐来鹏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来鹏诗》一卷,《宋史·艺文志七》同。《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上》作《来鹏集》一卷。《唐才子传·来鹏》谓有诗一卷,今传于世。明清时未见刊行著录,当已散佚。《全唐诗

  • 玄览

    【介绍】:唐代高僧。生卒年、籍贯不详。代宗、德宗时人。大历末住荆州陟屺寺。道高有风韵。寺壁有张璪所画古松,符载作赞,卫象题诗,时称三绝。览悉垩之。曾题诗于竹称:“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欲知吾道廓,不

  • 长孙无忌

    【生卒】:?—659【介绍】:唐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辅机。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先世本鲜卑拓跋氏,北魏献文帝时改为长孙氏。太宗长孙后之兄。武德九年(626),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辅佐太宗夺取帝位。太

  • 宋若莘

    【生卒】:?—约820【介绍】:唐代女诗人。莘,又误作华。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早年有志尚,与妹若昭等五人,立誓不嫁,欲以艺学扬名显亲。教诲四个妹妹,如严师。贞元四年(788),姐妹五人并召入宫为

  • 怀桔

    三国吴陆绩性至孝,幼时袁术请他吃桔子,陆绩怀藏三枚,准备回家给母亲吃。事见《三国志·吴志·陆绩传》。后因以“怀桔”作咏孝亲、省亲之典。王维《留别钱起》:“徇禄仍怀桔,看山免采薇。”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

  • 晴山烟外翠,香蕊日边新

    【介绍】:高弁《省试春台晴望》诗句。这两句诗描绘了帝城春日山翠花新的美好景色。旧时又称进士榜为“蕊榜”,故下句语含双关,表达了希望致身仕途的心愿。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介绍】:孟浩然作。诗写洛阳访友不遇,表达了对友人怀才遭贬的深深不平和同情。诗为五绝:“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前后两句皆先扬后抑、欲擒故纵,极尽曲折跌宕之妙;且于鲜明的对比

  • 刘真

    【生卒】:764—845后【介绍】:郡望广平(今河北鸡泽)。曾官慈州刺史,晚年居于洛阳。会昌五年(845)与吉皎、郑据等于白居易私第相聚,人称“七老会”。同年,合李元爽、僧如满等二人又为“九老会”,为

  • 马鹿颠倒

    犹指鹿为马。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古之奇《秦人谣》:“上下一相蒙,马鹿遂颠倒。”参见“指鹿”。

  •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介绍】:李世民《秋日即目》诗句。衣,指荷叶;衣碎,指荷叶凋零。出句以荷残只存疏影,描写秋天的肃杀气氛,对句以菊花盛开亮丽,从相反角度描绘了秋天的特有景色。一“碎”一“明”,一衰一盛,充分展示了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