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元和体

元和体

诗文风格。元和(806—820)是唐宪宗年号。原指元稹白居易等人的诗风,《新唐书·元稹传》:“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元和体”,自注云:“元、白诸公”。且当时文人仿效元白相酬唱之长篇排律杂体诗,也称为“元和诗体”(见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上令狐相公诗启》)。李肇《国史补》云:“元和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则指元和以来流行的各种新体诗文,已非《新唐书》和《沧浪诗话》所谓元白诸公所能尽之。

指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诗歌体式、风尚,其指称对象或有不同认识。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云:“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其《上令狐相公诗启》又云:“江湖间多新进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仿效,而又从而失之,遂至于支离褊浅之词,皆目为元和诗体。”此之谓元白之赠答律体及杂体以及时人之仿作为元和体。《旧唐书·元稹传》沿袭此说:“(稹)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张洎张司业诗集序》则云:“元和中,公及元丞相、白乐天孟东野歌词,天下宗匠,谓之元和体。”主要指称对象为元白诸人之新乐府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沿用:“籍性狷急,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元和中与白乐天、孟东野相酬唱,天下宗之,谓之‘元和体’云。”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亦云:“元和体:元白诸公。”唐李肇《唐国史补》则云:“元和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其所谓元和体已不限于元白,还包括韩孟;也不止于元和年间诗,后人师之亦可谓元和体。唐诗发展到中唐而大变,白居易《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云:“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今人所谓之元和体主要沿袭李肇之所称。

猜你喜欢

  • 张贲

    【介绍】:唐代诗人。字润卿。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一说即会昌五年(845)状元及第,复试驳落之张濆。大中中进士及第。曾官广文博士。后隐居茅山。咸通中,旅居苏州,与皮日休、陆龟蒙等交往酬和

  • 玉堂才调集

    清于朋举编。有康熙十四年(1675)清芬堂初刻本、康熙二十九年(1690)金坛于氏刻本。是书专选唐人七律,以供集句之用。全书共收诗3000余首,析为三十一卷,依平水韵上、下平30韵编次,各为1卷,末为

  • 野鹤

    ①古人认为鹤散居、高傲,故常以之比喻清高自在的人。刘长卿《送方外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②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有人把嵇绍比作“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后比喻脱俗之人。王维《送高适弟耽归临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介绍】: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末二句。是借描写扬州胜景,委婉地探问韩绰的近况,表现自己对韩绰的思念之情。唐时扬州极为繁盛,有二十四桥之称。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记有扬州二十四桥之名。又据《扬州

  • 油云

    指浓云。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虞世南《发营逢雨应诏》:“油云阴御道,膏雨润公田。”

  • 石破天惊

    语出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乐声高亢激越,振撼人心。后用以喻事物或文章新奇惊人。清吴伟业《夜游虎丘·试剑石》诗:“石破天惊出匣时,中宵气共斗牛期。”

  • 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

    一作《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又作《黄氏补注杜诗》。宋黄希、黄鹤父子补注。凡三十六卷。亦杜集编年集注本,多采宋人注语,亦间有黄氏之补注。共收杜诗1431首。此书虽题称补注,然其功力重在编年。全书

  • 蕊珠

    即蕊珠宫。钱起《暇日览旧诗因以题咏》:“筐箧静开难似此,蕊珠春色海中山。”李商隐《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沦谪千年别帝宸,至今犹识蕊珠人。”

  • 敦煌曲校录

    总集校录。任二北校录。全书依据敦煌遗书七十多种唐人抄卷,校录出敦煌曲词五百四十五首。依次编为:第一普通杂曲,四十八调二百零五首,失调名二十二首;第二定格联章,四调十一套二百八十六首;第三大曲三十二首。

  • 张镒

    【生卒】:?—783【介绍】:唐代经学家。字季权,一字公度。苏州(今属江苏)人。初以门荫授左卫兵曹参军。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辟为判官,授大理评事。迁殿中侍御史。以秉公执法,贬抚州司户。徙晋陵令。江西观察使